*停權中*
|
(轉貼,內容僅供參考)
七○年代早期斯德哥爾摩的法蘭肯侯瑟(Marianne Frankenhaeuser)
及同事召募了一群菸槍,她先讓他們禁菸一個晚上,然進行測試
告訴他們每次見到某個燈亮時,就按下按鈕
亮燈的間隔時間不固定,表面上,所記錄的是反應時間
也就是受測者從看到燈亮到按鈕所花的時間
實際上,這個實驗看的是長期處於單調情況下
受試者維持表現力的情形
每個受測者分別進行兩次實驗
一次不讓他們抽菸,一次讓他們抽一定量的菸
在允許抽菸的測試中,受測者的反應時間差別不大
但不讓他們抽菸時,反應時間會隨著測試時間而變慢
整體看來,不抽菸狀況下反應時間比抽菸還要慢,要來的長
威廉斯(Gareth Williams)也召募了一批人進行實驗
他讓他們前一晚禁菸,然後發給他們幾張紙
每張紙上印了許多行隨機出現的字母
受測者在三分鐘內,只要看到E這個字母就劃掉
最後計算是看誰劃的多,這些癮君子分別在抽過菸
及持續禁菸的情況下分別測試,
結果是抽了菸的情況下普遍表現比較好
諾特(Verner Venables)則讓一組抽菸的人禁菸十二小時
然後把電極貼在他們頭上測試腦電波圖
發現這些人的電波變的比較緩慢,
讓這些人重新開始抽菸時,他們的α波又會重新回復正常
而接著又把他們置於黑暗的房間,利閃光燈間歇性給予閃光
並同時記錄腦電波反應圖,結果發現與抽菸及不抽菸的人相比
禁菸者對閃光的敏感度或增強,
也就是說他們會更察知閃光,反應會更強
讓這些人抽菸之後,他們的反應又回復『正常』
之所以挑這些實驗,是因為其中包含了人類認知功能
的各個層面,像閃光試驗中單純的感官知覺
反應試驗的注意力的集中,以及劃字母測驗中
快速處理資訊能力等
在每一種狀況下,有沒有菸抽對受測者都有重大影響
當然,這些試驗不過是各式正常生活的翦影
因此,如果問:人為什麼要抽菸
其中一項很清楚的理由,就是,不抽菸的話
這些人對於處理日常生活必需之事會有很大的影響
這種現象會維持多久呢?
巴尹的摩成癮研究中心(Addiction Researc Center)
的亨寧菲爾德(Jack Henningfield)
和同事進行了一系最的測試
他們發現,癮君子抽完上一根菸後八小時
表現就開始下滑,如果持續禁菸,
那麼一直到第十天都不會好轉
由於該實驗只要此就結束了
所以至少可以知道,這個毛病至少可以持續到這麼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