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作者hidalgo
即使只開一個視窗也是多工吧,作業系統本身就已經是multiprogramming了 
|
其實硬碟再怎麼快,跟處理器一類電子元件比,都十分緩慢
系統本身多工性,造成機器性能上的影響,可以不那麼在意
但是對介面不同,可能會有優劣。簡單來說,要硬碟本身多工很難
他是機器的設備,磁頭不斷seek,馬達一直轉,這方面的速度
我們沒法改變,但是介面上對於多工會傳達的指令
如何有效的告訴硬碟,讓這一連串指令效率變得比較好
這本來就應該就是scsi面對傳統ide上最大的優勢
指令要效率好,最重要的就是減少seek
Command Queuing基本法則也就是如此
Scsi最大的問題,他雖然會用Command Queuing降低seek
但一碰到寫入指令,WCE的Flag又被丟棄
硬碟就必須即時處理這個command,而可能造成seek增多
慢慢新一代的sata,也有加入command的設計了
其實我們關心的問題,在於雖然有command queuing
卻沒有write cache,這樣的效能加減下,scsi有優勢嗎?
答案是很遺憾的.....沒有寫入快取造成的效能減損
再聰明的command queuing,都不能彌補
也許一般人使用下,不覺得scsi沒有寫入快取,會特別慢
但是考慮到價格差異時,貴那麼多,卻又不可能會比較快的設備
大部分使用者應該都沒有投資的興趣
傳統ide用戶,可以模擬"享受"一下沒有寫入快取的狀態
把裝置管理員磁碟機選項,開啟寫入快取不要勾選
不過因為ide介面設計比較差,這時候效能減損,會比scsi更大
XOR可以解決scsi這問題,或是說讓這問題變得不太嚴重
這不是歸功Intel I2O的強大(事實上他也不怎麼強大)
而是卡上大量的硬體快取,I2O在他填滿前,不實際執行寫入
這就讓一般的使用變得非常順暢,硬體快取可能有幾百MB
我們很少會在讀取時,又一次伴隨寫入這麼大量的資料
所以你的硬碟大部分狀況,都是在純讀取的,感覺自然飛快
假如我們一樣在I2O系統上,自行複製5gb的資料
那這幾百mb的快取,變得微不足道,速度一樣會非常慢
只是這種操作,正常狀況下通常是不太需要的
比較諷刺的是..XOR很好,但是他跟scsi本身優點,變得無關
因為用XOR架設sata系統,會有同樣優點,但是應該會更便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