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單個文章
路人亂入
Elite Member
 
路人亂入的大頭照
 

加入日期: Oct 2003
您的住址: 台北市
文章: 5,082
說來傷心.........

幾點了.......

說來傷心.........

剛剛查的順便PO一下,你我都可以有理由反韓.....

不管是因為足球什麼原故的理由,都好。

但是,台灣卻沒有超越韓、日的能力......

人家什麼都沒有,只有團結而已 .....

對於二分法的社會觀點來說,辦不到

http://marketing.chinatimes.com/Ite...ntentNoID=16259

--------------------------------------------------------------------------
韓國LG要拚台灣NO.1
時報周刊 報導/劉居全 攝影/何叔娟 2005/4/25
【字體】放大 | 正常 | 縮小

LG台灣分公司董事長朴洙欽,誓言要在今年將LG推向台灣家電市場第一名。


韓劇在台灣流行了三、四年,韓國家電也跟著「雞犬升天」。LG與三星(SAMSUNG)兩家大廠來台三、四年,不僅改變一般人對低價韓系家電的負面印象,也企圖搶下台灣家電市場。LG台灣分公司、台灣樂金的董事長朴洙欽(Steve Park)誓言在今年拿下台灣家電No.1,讓已經在台灣深耕五十多年的日系與台灣本土廠商全面備戰。


三月二十五日,台灣樂金發表全系列液晶電視(LCD TV)產品,朴洙欽宣布LG的三十二吋液晶電視價格再降二萬元,以每台五.九九萬元的促銷價,在業界投下一顆震撼彈。


三月上旬,素有「韓國白色家電教父」之稱的韓國電子副會長兼執行長金雙秀(Sang Su Kim)來台拜訪,而台灣是金雙秀亞洲巡迴業務視察之旅的首站,可見LG對台灣市場的重視。



對開冰箱是LG成功打開台灣家電市場的代表作。



今年業績挑戰六億美元


LG對台灣的重視並不是毫無道理。過去,LG的家電在台灣主要以金星(Gold Star)品牌行銷,由於走中低價位、透過代理商行銷,加上國人對韓系家電存有品質不佳的印象,使得產品老是淪為二軍品牌。


韓國在歷經亞洲金融風暴後,企業體浴火重生,韓國電子產品更是逐步推向國際舞台。為重回台灣市場,在外界不看好之下,LG在二○○一年十月成立台灣分公司,深耕台灣市場。不到四年的時間,LG硬是從台灣家電市場奪走對開冰箱、滾筒洗衣機及電漿電視(PDP)的第一名,今年更將目標延伸至液晶電視、手機及IT資訊電子的領域,希望成為台灣家電業新霸主。


成功地為LG在台灣市場打出一片江山的,正是朴洙欽。處女座的朴洙欽,不僅事求完美,也為LG在台灣塑造出「旺盛企圖心及靈活行銷手法」的口碑、逢人強調「Life is good」的LG品牌形象,讓LG台灣分公司成立三年多來,每年營收以倍數成長,今年更將挑戰六億美元的目標。


短短三年多,LG在台灣家電市場順利攻城掠地,朴洙欽接受本刊專訪說:「產品本身的好壞與是否足夠,是決定勝負的最重要關鍵。」他笑著表示:「儘管日系及台灣廠商在家電市場耕耘許久,但產品是否符合消費者需求?台灣廠商對創新研發的投資不夠,讓我們有機會挑對產品發動攻勢,進而搶下市場占有率!」


「如果我們跟隨日系家電的腳步,賣一樣的產品,根本競爭不過。」在重返台灣市場前,LG曾做過四個月的市場調查,發現台灣消費者心目中屬高級家電的對開冰箱,仍然大有可為。朴洙欽認為,品牌後發者需要做到產品差異化,以新產品開發市場,才有成功的機會。



台灣是金雙秀亞洲業務視察的第一站,顯見LG對台灣市場的重視。



大舉任用台灣人才


除了產品差異化,落實本土化、靈活的行銷手法及大手筆的行銷費用,也是打造韓系品牌成功的重要因素。當年,朴洙欽來台籌設台灣分公司時,除了調整自己的心態融入台灣風俗民情,並將LG徹底本土化,目前LG台灣分公司的二百八十個員工中,韓籍人士僅有七位,且每位韓籍幹部或多或少都會中文;三星電子在台分公司的七十五位員工中,也僅有四位是韓國人。在大舉任用台灣人才下,韓系廠商對台灣家電市場的熟悉度,不下於台灣本土廠商。


回想三年多前,朴洙欽從一句中文都不懂,來台後聘請中文家教認真學習後,現在的他,中文的聽說讀寫都有一定水準;目前,他每星期仍維持兩小時的中文學習課程。


LG的本土化行銷策略,更可從贊助體育活動看出。去年十一月,台灣兄弟象隊與隸屬於韓國三星集團的三星獅職棒隊,在台灣舉辦中韓職棒友誼賽,儘管三星電子是這場比賽的主角,不過,在兄弟隊休息室的上方,卻出現「LG電子為兄弟加油!」的****看板,硬是搶走不少三星的風采;去年,由台韓兩地演藝人員共同舉辦的「中韓明星慈善棒球賽」上,LG的品牌logo是貼在台灣隊當家投手澎恰恰的球衣胸前,而不是韓星安在旭身上。


二00二年,在日韓舉辦的世界盃足球賽,LG沒有贊助地主隊韓國,反而成為中國大陸足球隊的贊助商,摒除「韓國LG品牌」的民族意識,這種在地化的策略,讓LG在大陸市場的版圖也逐步擴大。



東元集團與三星電子以「聯合行銷」模式進行家電產品銷售,開創另一種本土業者與韓系家電廠商合作的模式。(高國展攝)



今年主攻液晶電視


落實本土化、積極擴展經銷點,也是LG台灣分公司成功的另一重點。朴洙欽笑著說:「我搭國內線飛機猶如家常便飯,已經升等為航空公司的白金卡客戶。」儘管是玩笑話,卻說明朴洙欽全台走透透的訪店行程;而台語歌〈愛拚才會贏〉,更是朴洙欽與經銷商拉近距離的最佳橋樑。


對通路的經營,LG著實下了番功夫。在南部小鄉鎮,可看到LG的招牌掛在傳統家電行門口,部分經銷點銷售LG產品的比例超過五十%,就可成為鑽石俱樂部(Diamond Club)的一員,LG台灣分公司就會提供行銷、店面設計等服務。「我們有強勢的產品,例如滾筒洗衣機等,提供經銷商更廣的產品,在當地造成產品差異化,讓經銷商很容易與競爭對手做區隔。」朴洙欽認真地說:「我們還會灌輸經銷商產業及銷售新知,讓他們感受LG是真的有用心在與他們一起經營。」


為了打響品牌知名度,韓系廠商大手筆的****及行銷預算,也是致勝關鍵,常讓本土家電廠商望塵莫及。喜歡看韓劇或韓國電影的人,一定常常可看到韓國家電或手機等產品出現在劇中,這是韓國業者最擅長的置入性行銷。LG台灣分公司也利用這點,無論是搭配韓劇《大長今》的摸彩活動,或是贊助產品出現在時裝劇中,都讓觀眾對產品有更深的印象。


去年,LG在台灣光是廣告行銷等宣傳活動,經費就已高達新台幣三億元,朴洙欽說:「今年的經費絕對不會比去年少。」儘管有大筆銀彈做為台灣樂金後盾,不過,朴洙欽在行銷策略上,卻是每年集中資源主打一項,奠定LG在台發展的基礎。例如第一年,LG祭出不到三萬元的對開冰箱,在二○○二年第一季便搶下台灣市占率第一;而過去台灣一年僅四千台對開冰箱的市場規模,LG在第一年就賣出一萬五千台,二○○四年更攀升到三萬台。


LG進一步將成功經驗複製在滾筒洗衣機上,讓原本台灣市場的滾筒洗衣機需求量從二○○二年的三千台,增加至二○○四年的三萬台。在成功打下對開冰箱、滾筒洗衣機後,去年,LG以同樣模式操作電漿電視,策略再度奏效,今年則積極主推液晶電視等「黑色」家電產品。


對於台灣市場,朴洙欽說:「今年將主打液晶電視,而包括IT資訊產品及手機產品等,都將是LG未來在台灣主推的產品。」



金雙秀的強悍做風,將LG去年的營收及獲利帶向新高。



選金雙秀衝剌全球前三大


3月11日下午5點,金雙秀才剛下飛機抵達中正機場,隨即由朴洙欽陪伴搭上銀色賓士S500轎車,展開馬不停蹄的跑店視察行程。


在接下來的48小時,金雙秀行程緊湊,隔日除了與記者見面,繼續到傳統電器通路進行「跑店」行程外,連用餐時間也是與各經銷商餐敘,談業務發展事宜。


緊湊的行程,讓人見識到這位被美國《財星》雜誌選為亞洲前25大風雲企業家的作風,也讓人體會為何LG電子能安然度過亞洲金融風暴,過去5年業績整整翻了1倍的原因。


金雙秀說:「希望LG電子在2010年能躋身全球前3大資訊家電廠!」


美國《商業周刊》以「強悍(tough)」來形容金雙秀的領導風格。1998年,亞洲金融風暴後,金雙秀導入奇異公司的六標準差(Six Sigma)制度,2年內砍掉1/3製造成本、提高5成生產力,3年內降低1/3的產品瑕疵率,讓LG產品的不良率,成功地降低到百萬分之3.4;英文名字簡寫為S.S.Kim的金雙秀,也被員工戲稱為Six Sigma Kim(六標準差先生)。


面對競爭廠商,金雙秀要員工挑戰成長30%的高目標,不僅每年營收要成長30%、員工速度及技術研發要比對手快30%,生產成本也要降低30%。


在金雙秀積極執行「現場管理」的作風下,LG的業績逐步成長,去年的電子營業額與利潤創下自1958年成立以來的歷史新高;今年1月,美國《商業周刊》更以「韓國LG,會是下一個三星?」為封面故事。看來,金雙秀強悍的領導及積極執行的管理風格,是國內家電廠商執行長可借鏡的地方。



LG在台灣家電市場占有一席之地後,未來將積極搶攻台灣手機及資訊產品市場。



三星電子:強調高品質不走價格戰


三星電子是最常被拿來與LG相提並論的廠商,因為同是韓系的競爭對手;不過,三星電子台灣分公司顧問廖嘉宗說:「三星在台灣的策略是打形象牌為主,比較追求附加價值、品質。就像日商SONY品牌在台灣一樣,許多消費者想到高品質產品,都會想到SONY,即使價位比同等級產品高,仍願意購買;三星也希望能做到像SONY一樣,當消費者想到高品質家電時,腦中浮現的不僅只有SONY,還包括SAMSUNG。」


與LG在台由家電先布局、進而轉向資訊家電及手機的策略相反,三星電子在台灣的知名度較高,是因資訊電子產品及手機;在LG成功地攻占台灣家電市場後,三星電子也開始積極進攻台灣家電市場,與LG的戰火再度延燒到台灣。
本土家電業者認為,在液晶電視及電漿電視的競賽中,本土廠商占有價格及技術的優勢。(焦正德攝)



聲寶:定位不同仍有競爭優勢


面對韓系家電廠商一波波的攻勢,台灣本土家電廠商雖不敢掉以輕心,但也強調產品定位不同,影響有限。


聲寶副總經理劉坤旺說:「我們與韓系廠商的定位不同,以聲寶而言,我們覺得並不用太過擔心,畢竟LG的對開冰箱、滾筒洗衣機的大眾化程度不夠,我們並不特別擔心對業績影響太大;至於液晶電視、電漿電視,台灣廠商的能力不見得輸給韓系廠商,以價格而言,台系廠商仍有競爭優勢。」


東元集團旗下負責販售3C產品的安悅電氣副總經理李光祥則說:「在大賣場購物的消費者,通常多有定見;一般逛傳統電器行的消費者,主要靠老闆推銷,通常老闆會推銷利潤較高的產品。依消費者來賣場的經驗,並未特別感受到韓系家電的壓力;不過,就傳統家電通路而言,由於韓系廠商給經銷商不錯的回饋,近年掛上韓系招牌的經銷商,似乎有增加的趨勢。」


本文章由「時報周刊」授權刊登,更多內容請見本期時報周刊

--------------------------------------------------------------------------

後面還有...
 
舊 2005-06-12, 03:47 AM #92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路人亂入離線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