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作者路人亂入
Muchin前輩您好...
說來慚愧  ...其實在這個站上被人家叫大大其實是很大的壓力  ....
因為小弟記得光碟品質不是只有測PI/PO errors 而已....
要不然就不會有PI/PO值漂亮,過一陣子之後光碟片依舊報銷的情況.....
jitter 和 pit/land 長度的差異度小弟知道也有關係,但是並不清楚如何解釋  ..........
|
路兄您好:
被您稱呼前輩固然是榮幸,但實在不敢當,懇請還是以兄弟相稱,比較親切。
您好學敏求,熱心助人,何須慚愧?學無止境,我們都在學習中。
關於 jitter 和 pit/land 長度的差異度之間的關係,簡單說一下:
例如某個 3T pit 的長度如果比正規長度 (400 nm,約相當於 115 ns) 多出或短少 10%,理想狀況的 jitter 就是 10%。但由於各種因素,測得的 jitter 會偏離 10%。由於 DVD 燒錄機和碟片極少能符合規格書對 jitter 的要求,各廠商轉而製造能讀取不合格碟片的 DVD 燒錄機。根據 C't 雜誌對十多型 DVD 機的測定,某些機器的 jitter 容許度高達 20%。如果用這種機器測碟片品質,很有可能測出的 PI/PO errors 低於 CATS 的很多,雖然碟片的 jitter 遠超出規格。如有說得不對,請大家指正。
引用:
TA test...似乎是說明光碟片內、中、外圈的大略品質....
因為光碟片資料通常會從外圈開始報銷....這是小弟觀察存放五年以上CD-R的小心得...
所以PLEXTOR才會有TA test的觀念...
這一點並不是很了解...
|
每一處的 TA test 就有兩張小圖,因此預設只測三處,但可以自己另外加測幾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