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 Member
|
關於'導入系統必須要新舊系統併進'另類思考
轉貼:ERP切換
ERP系統實施到將要切換時,成功已經近在咫尺,不過還有咫尺天涯的說法,在最後階段栽跟頭也不鮮見。切換時需要做些什么,不要做些什么,我總結了「三要三不要」
一、要充分準備資料,不要偷工減料
「ERP的成功三分靠軟體,七分靠實施,十二分靠資料」,這句話很多人都聽到過,也能理解,但不一定知道如何做才算數據準備充分。誠然,選擇不同的軟體系統,不同的顧問對資料準備的要求不盡相同,但是差別不會很大。關鍵在於資料準備詳細到什么程度,如物料的計劃參數,按照嚴格的要求每個物料都需要定義,而且定義的計劃參數應該同現實一致,否則ERP系統的計劃功能不可能順利運轉。
二、要堅持應用系統,不要隨意另搞一套
世上沒有十全十美的事物,ERP也不例外。理論上說ERP可以覆蓋企業管理的方方面面,實際上並非如此。即便能夠實現,也是一個過程,通常在實施的幾個月內是不可能達到的。
三、要有應急處理方案,不要搞平行作業
不少人喜歡在ERP系統切換上線後搞一段時間的平行作業,覺得這是最保險的,非如此不可。此說流傳甚廣,流毒也甚廣,平行作業有百害而無一利,是必須拋棄的大謬論。
平行作業可能源自會計電算化的要求,會計電算化要求「在實施用計算器替代手工記賬前,用計算器進行會計核算與手工須同步運行一定時間,並取得相一致的結果」,既然政府部門要求財務部分必須平行作業一段時間,通常是三個月,雖然我認爲這種並行沒有必要,但是也沒有討價還價的餘地。不過即便如此,也僅是財務部分需要平行作業,這不意味著整個ERP系統尤其是生産管理需要平行作業。
支援平行作業的理由之一是新的系統剛開始使用,爲了保證日常業務正常運行,不受資料準備、系統穩定性、人員熟練度等影響,有必要舊系統平行作業一段時間。看上去有道理,實際推敲並非如此。
以計劃爲例,如果原先採用手工計劃,現在使用MRP計劃,二者必然有差異,實際下達的計劃到底以哪個爲准,如何做到平行作業呢?
ERP系統上線後,原始單據如訂單、出入庫單、發運單、領料單等都從系統中産生,在公司業務活動中不可能出現新舊兩種原始單據同時流轉,沒有原始單據,舊系統沒有存在的基礎了。
生産系統對資料的時效性要求很高,新舊系統中庫存數量不同,可能都是對的,只是庫存資料的時間點不同而已。財務系統有月底結賬,只要月底餘額一致即可,生産系統則要求隨時一致,企業能有足夠的資源保證生産的新舊系統的平行作業,從而達到資料隨時一致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