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作者惡蟲
個人所知,貼近海平面的飛彈,速度過高不容易控制其飛行。
而當初在發展反艦飛彈時,西方國家是以降低掠海高度為主,美國的魚叉具有設定轉折點功能,可以在發射後於定點改變飛行方向,因此可以以多枚飛彈從不同方向,同時攻擊同一目標,使得目標船艦反制武器系統難以同時應付360度的攻擊。
而蘇聯當時的電子科技不及美國,因此另走他徑,就是提高飛彈的速度,使得目標即使發現飛彈的攻擊,也會因為反應時間不夠而中彈。
|
魚叉之類的次音速反艦飛彈是貼海平面飛行,但超音速反艦飛彈飛行高度比較高,同時接近敵艦時會爬高再俯衝而下攻擊!中高低這種中途接手的方式老美不喜歡,同時也沒必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