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單個文章
阿平
*停權中*
 
阿平的大頭照
 

加入日期: Jun 2000
文章: 1,780

那些批評的人真是目光短淺
只看到科幻蔗一小部份就出來說一些有的沒的......


其實星戰是科幻片沒錯
也是奇幻片,西部片,神話宗教片,童話卡通片,武俠片,日本武士片,戰爭片.......等
早前盧卡斯也透露他是集各種原素於一身來創作星際大戰
有看過電影史百年來的許多各類老片經典的話
不難看出星戰其中許多端倪
想想影史上也沒有別的電影像星際大戰一樣可以不局限單一類型片的框架



轉貼一些相關文章:


星際大戰第四部曲:曙光乍現 (Star Wars Episode 4 : A New Hope)

出品年:1977

奧斯卡提名: 11

影史賣座與總入場人數排名: 2 (調整票價指數後美國票房超過11億美金)

AFI 世紀百大佳片排名: 15

AFI 民選世紀百大佳片排名: 4

美國國家電影保護局指定典藏
  
星際大戰的創意在於把各國文化和各式各類電影面貌做巧妙結合,

可以依各民族各不同文化的觀眾,訴諸於自己的觀影和成長經驗而分析出下列東西

諸如:

太空耶穌與聖母瑪利亞

太空中國武俠

太空日本時代劇(Jedi源自時代劇發音)

太空黑澤明七武士

太空羅馬共和與羅馬帝國淪替史

太空印度教哲學

太空易經哲學  

太空氣功哲學

太空匈牙利政局

太空二次世界大戰時局與太空希特勒  

太空綠野仙蹤(C3PO)

太空哆啦A夢 (R2D2)

太空武士復仇記

太空童話 (A Long time a ago...很久很久以前再那遙遠的銀河系)

太空亂世佳人

太空鐵達尼號(第三部曲)

太空北歐希臘英國中國日本神話

太空人類學建築學各民族服裝文化藝術放大之縮影

.............等等等等.


當然也因此有很多人不懂它代表的跨類型意涵,而斥之為無稽和幼稚了,

但自由派雜誌Time Magazine倒是很中肯地指出他代表的文化象徵意義,

也無怪乎以自由派為主的法國人也很瘋星際大戰,首週進場人數就突破兩百萬人次,究其原因如下:


面世將近30年,星際大戰仍是一部相當有創意的作品,本片原創造人喬治盧卡斯原訂故事中的第四部曲,第四部曲內容描述同屬反抗陣營奧蘭多星球的莉亞公主竊取銀河帝國最新終極武器 死星(Death Star) 的機密藍圖文件,但在將之送往反抗軍途中,被帝國驅逐艦查獲,莉亞公主臨時將藍圖藏在機器人上,送往塔土印,而遇到主角之一的路克天行者,並在星際海盜韓索羅的協助之下,殲毀死星,與反抗軍會合誓師。

導演喬治盧卡斯在寫劇本時,將上述元素安置在太空科幻的背景裡,在當年最先進的科技特效裡,混合復古的經典電影人物形象,以及典型正/邪,黑暗/光明鬥爭,在荒涼的異星球景觀裡,各種奇異生物和機器人,加上東方的宇宙原力觀念,創造出由本片一開始,一連三集的驚人票房和無數其影響力所及的仿效

(王志成)

這部電影對近代電影和文化的影響力相當驚人:

“星際大戰”,這部於1977年推出而轟動全球的電影,在當時造成一股不可思議的文化現像,而且其影響力不僅是對電影觀眾的層面,更改變了電影工業看待電影攝製的概念,許多新興電影人都是當時受到星際大戰的影響而踏入電影工業當導演,諸如 詹姆斯科麥隆 和 朗霍華, 彼德傑克森,羅蘭艾默瑞 等許許多多當今影壇的大導演,而這部電影系列時至今日,它的文化影響力仍然未見消退,數以百萬計的死忠派影迷長期以來不斷收集各種相關產品,互相討論劇情,

舉辦週年慶活動,舉凡延伸小說、電玩遊戲、玩具收藏、星際大戰主題特展、人物扮裝派對、自製星戰影片等等,星戰迷就和任何科幻長青影集的影迷一樣,

對星際大戰的關注末曾消減過,尤其是在1997年20週年慶與前傳拍攝計劃推出後,

舊一代和新一代的影迷又重新瘋狂迷戀這個跨文化現像的電影系列,

尤其是前傳三部曲陸續會在1999/2002/2005上映,

這股文化現象盛況不遜以往,影迷漏夜排隊玩具、有組織地發起戶外排隊派對計劃、組成影迷組織等等,兩代星戰迷彼此分享心得,討論各種週邊商品和追逐電影拍攝計劃消息,雖然僅僅只是一個電影系列,但其延伸出來的領域卻相當地廣泛,遠超過電影本身所提供的可能性生於電影,回歸於電影

(焦雄屏)

在70年代的新電影風潮中,有一股大潮流是由電影迷本身所帶動的,像柯波拉、

盧卡斯、史匹柏等人,都是與電影一同成長的青年,自然在表達手法上,甚至

表達主題方面,都流露出豐富而執迷的電影經驗,這種電影最易打動與他們有

相同電影經驗的年輕觀眾,因此票房一向有相當保證,就以轟動了二十七年的

星際大戰來說,其片頭前情提要之前的自述寫道 A long time ago ,in a

galaxy far far away…. (很久很久以前,在遙遠的銀河系中),事實上電

內容既不古久也不疏遠,我們看到星球上的家園猶如 西部片 的草原房舍,空戰

鏡彷彿有關韓戰及二次世界大戰那種 銀翼戰鬥機 電影,邪惡角色像極了日本

幕府將軍和四十年代美國電影的綜合體,女主角便像是五零年代明星 艾迪費雪與

黛比魏諾之女 ,整部電影便是一部龐大的電影史,要觀眾訴諸於自己的電影

經驗,無怪乎一些摸不著頭緒又電影經驗不足的非電影迷觀眾,會斥這部電影為無稽與幼雜了。

啟迪電影工業對視覺效果的新發展:

當時拍攝星際大戰的視效公司是由導演喬治盧卡斯自創的Industrial Light and Magic (ILM 光魔特效公司),這個公司在當時為星際大戰製作的突破性視覺效果 ,首度啟用電腦電子遙控設備的精密運用,以及電腦動畫的發明改良,使觀眾有福享受高度的聲光藝術,也為當時的電影工業帶來了革命性的震憾,而影響了後來電影工業的製片方式甚鉅。

而該公司因為星際大戰的成功,而取得更多的發展機會,不斷從事視覺效果的創新和改革,在這個公司成立三十年以來,已經為超過200多部電影製作過視覺效果,不斷影響美國電影工業娛樂面或技術面的發展,其影響力無可比擬,更被洛杉磯時報和李安導演譽為全世界最頂尖的視覺效果公司,獲奧斯卡提名超過四十幾次,得獎14次,奧斯卡技術貢獻成就獎16次,以及其他無以數計的專業獎項,旗下從業人員後來均出去自立門戶,自組公司,形成今日美國視效業界全貌,所以有人說,若沒有ILM,就沒有現今美國電影工業景況,我更將其解釋為,若沒有星際大戰,就沒有ILM,也就沒有今日美國娛樂電影工業的景況,就連魔戒的Weta Digital,草創初期,也是請ILM幫忙Set Up,導演 彼得傑克森 專門拜訪ILM,尋求拍攝魔戒的前期作業協助.
舊 2005-05-02, 01:34 PM #473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阿平離線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