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作者segio
總之.開立發票對買賣交易雙方都有保障.我在光華商場買東西如果店家刻意漏貼標籤.事後可以完全不認帳(在下碰過這痛苦的經驗).
況且店家只替消費者省了蠅頭小利.實質上就是一種不誠實的交易行為.事後交易糾紛也無法釐清真相.同樣是賣貨.又不是免稅商店.光華商場何以得不開發票?
國稅局查稅又有哪裡不對了?至於啥打不打老虎那和這個主題更沒關係.稅賦不公又不是一天兩天.國稅局只是收該收的稅金而已.
有什麼好批評的?
|
是的,開立發票是對雙方有憑證,也可以以消費這公平會來解決7天內商品問題(耗材類就很麻煩)..
國稅局查稅本身於法沒有不公,但是於情上是有不公..
1.國家稅務,前面有說清楚稅務問題,都是要繳交的,國稅局查緝,是按照法律來追緝查稅問題,避免有人採用外銷方式來作退底的動作,跟該收的稅金無關,但跟罰錢有關..
2.商品本身就該有發票,不過多數基於消費者詢價動作過於平凡,商圈中同業競爭,也因此報價的價格不見的是正確的買價,所以國外有許多國家,為了避免商圈公平性問題,由商圈自組團,來決定價格,或是由政府提供地區性免稅制度..
3.而國稅制度的稅務%是由數十年前的資料,並未用今時狀況去考慮,全省電腦公會,曾多次上書到稅務機關,告知電腦商品毛利率過低,請求國家減低稅務,幾年下來,無動於衷,這是默默不聞的惡劣手法..
4.稅務制度,如果以現行狀態去強制執行,會造成多商店,經營不善,因為上無改善制度,下用強烈手段,只會圖例更大的經營者,萎縮小制度者..
5.如果大家都要長期開立發票(政府又不給予制度出來),會產生所有商家在事前就會把毛利率等現象,算在裡面,其實整體上,是增加消費者荷包,在國際上是與其他國家一樣,實際上人民消費所的增加,但真實的用意是比價的動作減少,荷包縮水,借貸關析增加,影響的是更多成面的問題(請注意很多有名的商圈,是因為沒開發票,產生比價的平凡動作出來,思考一下吧)...
思考一下,到時每家都開立,真正圖利到哪些人...
其實有些商品最後吃虧的還是我們消費者...
當然還有很多很多因素會產生出來,只是很多人沒想到更細微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