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作者clusterga
所以總括來說!!Jitter是"讀取"時必然會碰到的問題,而好的讀取裝置可以減少Jitter,好的燒錄機或是好的空片也可以減少Jitter...(詳見自問自答),所以影響Jitter是三方面,如果針對燒錄機會影響該片讀取產生的Jitter這方面...則應取決於該燒錄機與空片的配合程度,空片的品質...以及燒錄機是否有特別機制來控制Pit length或Pit position..之類的,但並不代表該有資料的地方會lose掉...良好的PIPO測量即可說明一切吧...?..
|
並不是....
數位化的過程中一個取樣點包括振幅和時間這兩項資料,
而Jitter造成振幅沒有在準確的時間呈現出來使得波型扭曲....
波形扭曲過度會造成硬體的判斷誤差
也就是當Jitter的誤差超過硬體 "判斷標準" 時會導致資料讀取錯誤...
當然Jitter和PI/PO、C1/C2有一定程度的關連性
(造成的錯誤可被ECC修正)
但是也有在某些狀況是沒有關聯性的...
(ECC無法修正.....)
以上是個人搜尋的資料拼湊而來的...
記得美國的圖書館做過CD保存性測試(這邊指壓片的CD)
當CD保存超過一段時間
首先影響資料保存性的是Jitter值過高...而不是C1/C2
----
有錯誤請指正
===============
CDRLabs的評測出來了
http://www.cdrlabs.com/reviews/index.php?reviewid=258
裡面有說希望用1620測的Jitter要低於12%
用712A測的Beta要介於15%~-5%之間
看DVD的燒錄品質.....
超燒Yuden T02會有POF....= =
http://www.cdrlabs.com/reviews/imag...p3?imageid=87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