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停權中*
|
「昨天新聞傳播學者、媒體觀察及婦女團體挺身而出,發起「打爆惡質媒體、拒絕窺探隱私」活動,點名譴責壹周刊、東森、三立、TVBS及中天等多家媒體,多日來一味追求收視率、銷售量,毫無節制地報導與公共利益無關的主播緋聞事件;東森電視(新聞、網站、商品)是唯一派代表與會的媒體,該台副總戎撫天說,如果東森「鴻妃戀」報導過當,他願道歉,並停止再報導相關新聞。
這項由台灣大學新聞研究所發起、包括媒體觀察基金會、閱聽人聯盟、婦女新知、現代婦女基金會及立委洪秀柱等參與的學者團體發表聲明,要求國內媒體立即停止侵犯人權報導,拒絕任意公開他人隱私,回歸媒體的公共責任。對持續違背公共利益、侵犯人權的媒體,將「發起****主拒在敗德媒體刊登廣告;全民打電話、網路即時抗議,打爆、灌爆惡質窺探隱私媒體;發動學界及團體到相關媒體戶外教學,邀請媒體老闆來上課。」
對開啟「鴻妃緋聞」壹周刊,台大新研所教授彭文正表示,聽聞「鴻妃戀」爆料者提供的圖像資料,還有數張類似「天邊一朵雲」限制級畫面,該周刊打算作為第三波報導主題,這些照片涉及其他女性當事人,如果壹周刊本周三再度報導,閱聽人應聯合要求便利商店,將壹周刊比照「黑心商品(新聞)」下架。
張錦華指出,如果壹周刊再窮追猛打,傷及更多無辜當事人,一定會發動新聞相關系所學生、婦女團體,到便利商店站崗,要求業者將周刊下架,並到周刊辦公場所舉牌抗議,進行新聞專業課程戶外教學。
台灣媒體觀察基金會諮詢委員、淡江大學大眾傳播系助理教授魏玓表示,壹周刊、蘋果日報自承是八卦狗仔媒體,但近幾年來台灣主流媒體也跟著起舞,強迫全民捲入私人感情事務,新聞價值觀連續淪喪。
包括台大法律系教授賀德芬、婦女新知基金會常務董事孫瑞穗強調,多日來媒體像瘋狗般跟蹤、刺探「鴻妃緋聞」,不但讓當事人及其家人活在難堪中,生不如死;許多閱聽人對媒體嗜血報導方式已到忍耐極限;賀德芬支持新聞事件受害者對媒體採取法律訴訟,她說,當媒體無法自律,就是發動「他律」行動的開始。
「鴻妃戀」新聞也令部分新聞傳播學系學生無法忍受,傳播學生鬥陣發言人、中正大學傳研所學生薛丹琦認為,目前媒體很多批判別人,但絕不反省自己,例如壹周刊報導情慾文章,極其聳動,但對於新聞當事人私人情慾問題,則以「超高道德」標準檢驗,兩套做法,令人無法接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