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單個文章
play0616
Major Member
 

加入日期: Feb 2005
文章: 136
主機板廠商的發展:
受到主機板產業逐漸成熟與台灣市佔率高達80%以上,專業主機板廠商均逐漸朝多角化發展,除了類似的繪圖卡產品外,包括Notebook、
server、準系統、消費性電子與通訊等產品。至2004年除了華碩多角化成果已經顯現,精英營收比重已不再集中於板卡事業部外,技嘉與微星仍處於起飛狀態,2005年著眼於Notebook產業的高成長,四大廠商均列為重點發展項目(見表三),從產業趨勢來看,2005年廠商整合製造系統產品的成本競爭力,將是邁向下一階段成長的關鍵。

一、華碩
華碩營收項目比重為主機板35.7%,Notebook 37.6%,繪圖卡7.5%,PS2 9%,其他11%。以營運型態區分,約40-45%為自有品牌,55-60%為OEM/ODM。
華碩於2003年改變對主機板業務的策略,由高利潤穩定獲利轉向採取價格策略提高市場佔有率的作法,包括成立子公司華擎經營主機板副品牌並且以華碩品牌推出低價系列產品。策略的成功,使華碩主機板出貨量連續在2003~2004年大幅躍升,占台灣主機板出貨比重由20%跳升至39%,並大幅擺脫精英、技嘉、微星的差距,與鴻海並列為主機板品牌與製造代工兩強。
華碩自1998年投入Notebook領域,至2004年前3季止包括自有品牌與ODM/OEM出貨量達203萬台,平均YOY達80%以上,從出貨量來看已領先英業達與華宇,擠入國內前五大Notebook廠商,預估2004年全年出貨量可挑戰300萬台,2005年以500萬台為目標。
華碩目前Notebook業務型態為自有品牌約40%,ODM/OEM約60%,代工客戶包括Sony、Apple、Samsung、Hitachi等。就ODM/OEM業務來
看,2005年在鴻海積極取得Sony Notebook訂單下,華碩為Sony代工數量可能會受到影響,惟受惠於Apple推出iBook+iPod的推銷方案,2005年代工出貨量有機會持平。在自有品牌Notebook部分,華碩自2004年開始擠進全球前10大Notebook廠商之列,其中從區域別來看,亞太地區(不
包括日本)與其他新興地區是華碩品牌崛起之所在,華碩在這兩個區域均排名第7,其次是西歐地區。觀察亞太地區(不包括日本)與其他新興地區,目前全球Notebook滲透率分別為18%與15%,均低於全球其他區域,銷售量成長率在35~50%間,是全球成長最快的區域。因此,以華碩自有品牌Notebook近年來在該地區受到的肯定來看,成長率可望高於該區域的表現。
在消費性產品包括手機、MP3、LCD TV等成為市場需求主流下,華碩也積極跨入並發揮集團品牌整體效益,預期華碩在亞太及新興地區已建立的品牌認同度來看,華碩的3C產品應可望成為另一項獲利項目。
整體來看,華碩自2003年除了主機板外,在Notebook品牌效益也逐漸發揮,2005年預期各項3C產品品牌綜效可發揮,再加上2005年各項關鍵零組件跌價的趨勢,有利於品牌廠商獲利空間,使華碩具潛在獲利,建議可長期持有。
二、精英
精英2004年第4季合併營收為89.2億元,YOY 41.3%,單季獲利可望轉虧為盈,預估稅前獲利0.1億元,EPS為0.02元。2004年整體營收327.4億元,YOY -27.5%,稅前淨損6.1億元,EPS為-0.83元。精英2004年主機板出貨量1667萬片,Notebook 51.3萬台,其中Wal-Mart訂單約挹注10萬台,其他則銷售南美洲及歐洲白牌市場,在NB出貨大增下,2004年精英NB營收比重已超過50%。
2005年精英主機板將增加全球前10大 PC客戶的ODM訂單,出貨量挑戰2000萬片,YOY19.7%,另一主力產品Notebook,精英除深耕既有市場,將拓展全球SI客戶,以100萬台為目標,YOY 95%。在第四季出貨量創16.6萬台歷史新高下,精英單季已正式轉虧為盈,2005年目標為維持獲利狀態。
由於2005年Notebook競爭激烈,精英的成長力道是否如預期仍有待觀察,投資建議為Underweight。
三、技嘉
技嘉目前產品事業部門劃分為板卡、系統、網通三大領域,分佔營收比重90%、5%、5%。2004年第4季技嘉營收為117.6億元,YOY 22.1%,惟受到台幣升值影響,單季毛利率較上季下滑約4%,業外出現近3.5億元的匯兌損失,預估稅前獲利2.7億元,EPS 0.38元。2004年整體預估營收
386.1億元,YOY 12.4%,稅前淨利21.9億元,YOY -42.2%,EPS 2.99元。
2005年技嘉預估營收可成長10%以上,其中主機板出貨量成長10%、VGA
在加入nVIDIA產品線後預估成長30%,板卡業務比重約80%。非板卡業務部分,技嘉2005年將推出液晶電視、品牌Notebook、消費性電子等,另外技嘉透過成立集嘉布局無線通訊領域,首批手機模組產品將於2005年第1季量產,未來不排除進軍手機品牌業務。投資建議為Equalweight。
四、微星
從營運比重來看,微星目前主機板約40﹪,繪圖卡25﹪以下,伺服器20﹪以下,準系統8%,Notebook 6%,消費性電子產品4%。以營運型態來看,主機板OEM比重為43%,繪圖卡64%,準系統85%,伺服器90%,其他產品以SI與自有品牌為主。
微星2004/Q4營收為182.7億元,受到台幣大幅升值影響,使2004/Q4毛利率較2004/Q3下滑,業外部份因為避險得宜再加上美元負債使當季出現約4千萬元的匯兌收益,整體預估2004/Q4稅前淨利為1.43億元,EPS為0.19元。2004年營收為661.5億元,YOY 3%,稅前淨利5.1億元,YOY為-84.1%,EPS 為1.24元。
預期2005年微星營收成長貢獻度高的產品包括準系統、Notebook、消費性電子產品為主,預估成長幅度均在50%以上,目前營收與獲利的主力--板卡事業部以持平視之。就毛利率來看,自有品牌主機板仍最高達17%以上,以SI與自有品牌為主的Notebook,達10%以上,其次是消費性電子產品。由2005年營收比重來看,板卡事業部的營收比重將下滑,準系統、消費性電子等將上升,因此2005年微星整體毛利率是否能藉由Notebook部門的成長來避免探底,效益仍待觀察,投資建議為Underweight。

結論:
2005年主機板產業在Notebook滲透率提高、台灣市佔率已高與產業內競爭激烈下,預期景氣仍處於調整階段,獲利率將持續被壓縮。2004年產業內華碩與鴻海並峙的態勢已明顯,2005年兩強爭食產業大餅將使其他廠商的營運壓力沈重。為了尋求下一階段的成長,廠商整合系統產品的成本競爭力將是2005年的關鍵。在主機板廠商方面,以華碩多角化成果佳,華碩自2003年除了主機板外,在Notebook品牌效益也逐漸發揮,2005年預期各項3C產品品牌綜效可發揮,再加上2005年各項關鍵零組件跌價的趨勢,有利於品牌廠商獲利空間,使華碩具潛在獲利,建議可長期持有。
舊 2005-03-31, 04:18 AM #69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play0616離線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