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作者tbsky
啊..當然有辦法分辨 ap (應該說通訊協定) 啊,不然怎麼能叫做 layer7 的機器呢?
只看得懂 ip 和 port 那就是 layer4 以下的東西囉..
其實目前 p2p 的封包連免錢的 linux firewall 都看得懂, 檔得掉了
http://rnvs.informatik.uni-leipzig....p/index_en.html
以 linux 的作法來說,把某些關鍵封包丟棄或限速,整個 p2p 的行為就破功了。
我猜想要錢買的東西能力至少也在伯仲之間,甚至更強也是不足為奇的。
以我們目前所用的 p2p 協定來說,換 port 對這些具有 layer7 能力
的東西來說是沒有用的。
|
其實硬體的管理能力不見得比軟體還得好(不過通常是這樣, 用錢砸起來的)
以TCP/IP網路封包來說, 封包表頭中就有標明是哪種通訊協定了啊
也當然有ip port QoS TTL 等等資訊
而這些交換器根本就不可能知道用戶用哪種軟體跑, 只能以流量和port等特色來猜
實際上P2P和其他網路資料交換最大的不同點就三個
1. 連線時間
2. 連線數量
3. 資料傳輸量
P2P的連線時間太久了, 數量也太多, 傳輸的資料量更是穩定
這是任何網路協定都沒有的特色
限流程式也就是用這些特點來寫, 而且不會太難寫
不過, 就我上面說的, 偽裝成WEB SERVER, 甚至就直接拿APACHE當平台
另外發展模組程式和APACHE組合成P2P的平台
不透中央伺服器, 以定期交換檔案清單(上下游主機或平行)的方法, 類似BBS的資料交換
user只要加入一台機器, 就能載到一大堆機器的資料.....再相互交換檔案資訊....
資料出入都透過APACHE....... 壓根就是WEB SERVER在運作, 而且跑 por 80
中華電信的機器雖然還是有本事限流, 但是也會害到真正的WEB SERV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