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作者ahdeng
感謝redwarf的說明,原來這算"傳播工程"的理論,學校上過電視工程都沒有說到這些,
看來redwarf是這方面的高手,
不知道redwarf替員工上課是接不接受旁聽?
因為上課內容有助於釐清觀念問題!!
----------以上是讚美的話,可以跳過不看-------------
「CVBS - 一般的傳統AV MIX訊號
Y/C - Y (亮度)、C (彩度)分離訊號,也就是S-VIDEO
COMPONENT - 色差訊號 Y(亮度)、Pb(彩度元素)、Pr(彩度元素)
還有一些其他PC或是其他產業比較常用的像RGB、YUV之類的」
意思是說不管這些輸入端的影像格式為何,到最後顯示到螢幕上(不管digital tv或analog tv)都要符合NTSC/PAL的電視規格嗎?
還是說如果影像格式是"數位信號"的話,就不用依循NTSC/PAL的規格嗎?
|
我不是啥高手啦,只是剛剛這一小部分的資料,我在工作會用到一些
(之前是做dvd錄放影機的晶片,為了要看影像的品質,所以~)
叫高手,這個名詞太重了點~~擔不起啊
意思是說不管這些輸入端的影像格式為何,到最後顯示到螢幕上(不管digital tv或analog tv)都要符合NTSC/PAL的電視規格嗎?
這是對的~~~
因為針對480i的圖場和576i的圖場
因為SDTV在這部分,可以說是跟NTSC/PAL一樣的
可是到了720p和1080之類的圖場之後
因為圖場的可視掃瞄線數已經和NTSC/PAL的規範不同了
於是就出現了在HDTV這樣的一個延伸規範
可是,因為就算數位訊號的影像,為了要給人眼所見的話,
還是必須經由還原成類比的DAC這個程序
最後還是必須依循NTSC的輸出規範
video demystified這本書在這部分也有一點說明。
1080i - analog video:
Analog component signals are comprised of
three signals, analog R´G´B´ or YPbPr.
Referred to as 1080i (since there are typically
1080 active scan lines per frame and it’s interlaced),
the frame rate is usually 25 or 29.97 Hz
(30/1.001) to simplify the generation of (B, D,
G, H, I) PAL or (M) NTSC video.........接很多
SO~~這樣的解說,應該還可以收受吧?!
至於旁聽,您就放過我吧~~我現在還在頭痛說
想不出來要怎麼寫說明文件呢~~
要學的東西太多了,我跟本還沒出師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