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單個文章
jinyan
Regular Member
 

加入日期: Nov 2003
文章: 86
我說一下自己的感想:
在光碟廠待過一段時間(直接接觸DVD+RW,DVD-RW),就我所接觸即了解的說明一下:

國內,以理光、三菱、TDK、philips是直接在台灣OEM(即直接提供製程技術使用台灣廠房設備及人員量產,但原料仍是原廠所規定),生產後掛其logo販賣,
當然台灣廠商亦可自行研發製程量產(經philips和pioneer認證),然後掛自己logo販賣,或賣給其他商家掛其他商家的版面

而pioneer、hp、sony...等大廠則是直接向理光、三菱、TDK、philips下單,由台灣代工產線生產轉掛這些廠版面販賣,當然他們亦可向台灣光碟廠下單(台灣廠商自行研發製程量產的碟片)

這中間有何差異,台灣代工,賺的少,直接下單賺的多

但因為大廠(理光、三菱、TDK、philips)腳步較快,所以較快通過認證,甚至還沒通過認證(但因品質佳)就開始販售,所以其他大廠(pioneer、hp、sony...)就會下單再掛自己logo販賣,

而在產線上,OEM線在新產品初期國外訂單(原廠及大客戶)大量湧入,當然優先,(且品管嚴苛A+)價格佳,
有B級時,(無法通過A+品管,但仍可燒錄,使用),就流入國內市場啦,畢竟量較少且價格便宜,

因台灣市場多以價格導向(並非所有,但占多數比例),所以造成多數A+片外銷的原因,

還有的是三菱等原廠品管把關非常嚴格,定期抽樣OEM線的產品品質(自有測試儀器),而原廠人員也經常待在國內解決問題發展新製程,故品質佳,而國內市面上看到的非大廠版面,都是國內商家自行向國內廠商購買的空片轉掛logo而已,既沒自己的技術亦沒測試儀器,如何監控品質,加之又將價格壓低,所以是B級片的流向,(國內多數光碟廠無自己品牌以OEM為主,RITEK例外)

其實B級片並非所有的都是燒錄品質不佳,有些只是表面(非燒錄面)有一些痕跡(稱之氣痕,流痕等)或一些氣泡、髒點等外觀問題而被打入B級,但燒錄品質仍佳,故市面上的一些非大廠LOGO偶有佳作,但並非很穩定的原因於此

其實還是有許多同好追求好片子,所以會花教高價格購買優質片,但面對大多數的消費者較多以價格為導向時,市場自然受影響

想說的是日本廠商的品管真的是很嚴苛,一旦試產出現未達標準的片子,產線停產(但停產時花的是台灣廠商的人事水電設備成本),直接B級片HOLD住,等問題解決,再量產,而B級片就濺賣

但對台灣廠商而言是不可能的事,如果是自己(非OEM)的產線,一旦試產出現未達標準(B級)的片子,產線繼續跑(節省人事水電設備成本),邊找問題,除非出現很差的片子(連B級都未達),才停產,解決問題

所以一樣的生產設備人事原物料,因為QC的嚴苛不同決定了不一樣的品質,非MIT不好,光碟毛利真的很低,加以OEM和市場的問題等及對研發的態度不同(這一塊不想說)造成種種的問題,

所以如果我自己買片子,重要資料備份一定是挑有自己技術的品牌如(三菱....等)

人情片....挑大廠但不會挑名不見經傳的版面

以上是自己的想法....沒有攻擊他人意思....請多包含
舊 2005-03-04, 09:38 PM #49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jinyan離線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