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mateur Member
|
感謝樓上的文章, 那一篇是奇美的看法, 我在電子時報找到一篇華映的看法, 結錄一下給各位參考.
PDP的發光壽命不見得會比LCD短
PDP常被詬病的壽命問題,其可由同一個觀點來導正,一般在測量PDP的壽命,也就是發光半衰期的測試規範,是使畫面呈現全白的狀態下測量的,一般使用狀況下是不會一直維持在全白狀態。通常的使用狀況下,畫面都是有亮有暗有色彩,自然不會像測試規範一樣使用全白畫面馬力全開,螢光粉在不亮時便不會損耗,加上PDP的驅動原理中,約有一半的時間是在做放電電荷的重置,這些重置期間螢光粉也是不損耗的。
目前CRT的官方壽命在2萬小時前後,而一般家庭裡CRT
TV看超過10年以上的並不稀奇;目前PDP官方壽命為3萬小時,近來即有希望延長至6萬小時,在正常的收視狀況下,PDP TV使用10年以上應更不是問題。
相反的,LCD TV雖然冷陰極管壽命號稱6萬小時以上,但這是指持續發光而言,眾所週知日光燈管頻繁開關會大大影響壽命,但沒有消費者會24小時一直打開LCD TV,在不斷的開關之下,雖然TFT-LCD的壽命是半永久的,但燈管的壽命卻會因此快速縮短,加上LCD
TV背光板多隻燈管衰退的速度不一致,會造成肉眼可以察覺到的亮度不均。因此在使用壽命上,目前LCD TV不見得有優勢。
與CRT相同,PDP也是使用螢光粉發光的技術,其實繞個圈來看,LCD TV的背光光源是冷陰極管,也是使用螢光粉發光。其實不只是螢光粉,任何自發光的材料(如OLED等)只要發亮便會損耗,這是其技術的宿命。
不過,技術的研發上則是要做到如何使損耗減緩到可以實用化的地步。PDP與CRT一樣,當同一固定的影像發光過久時會有烙印(Burn in)發生,為了抑制此種現象,現在已有多種技術在使用中,如在訊號處理上,PDP模組內之訊號處理器會偵測影像內容,當有固定影像滯留超過一定時間時,則自動啟動防烙印機制。不過,最根本解決烙印之道,還得仰賴新種類的螢光粉,最近已有新螢光粉開發出來,不但烙印可以大幅改善,也將螢光粉壽命延長至6萬小時以上。
就大尺寸FPD TV市場來看,PDP有其先天的優勢,日韓的PDP面板廠商都在大幅增產,當產量規模越大,週邊零組件的成本也會因量大而降低,估計2004年底42吋PDP TV的單價將會降到2,000美元以下,面對LCD TV,PDP在大尺寸TV市場還是具有相當的競爭優勢,在台灣發展集中於TFT-LCD時,PDP的發展不應被忽視。(華映光電視訊事業部副總經理陳光郎口述,陳彌彰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