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作者josechan
現在的DVD空片都很便宜了阿,那何不考慮定期的將資料燒錄到新片子內,總不會說剛燒完就掛了吧............
|
這會衍生出另外一個問題,我在原文所說的問題,就是有幾片燒完不到半年的 DVD-R 片,
之後資料完全讀不出來,如果說要定期再將資料燒錄到新片子上,以我自己的資料量來講,
我覺得半年是差不多的,要我每個月定期 review 近百 GB 的資料,也實在沒那個時間。
我再講一個我親身碰過的狀況,我的 nb 使用不到兩年,但是內建的 combo 機卻故障兩次
(而且還是 9.5mm 規格的,一台都要四五千元),我用的都是日規機,combo 機什麼片都
不能讀,包含原版片燒錄片等等,但是我的 combo 機也都是 MIJ 的啊,論機器品質來講,
應該是沒有問題的才對,其實同樣的問題在桌機上也是一直發生,平均一年換一至兩台,
當然桌機的 DVD-ROM 便宜就比較沒感覺,以正常人來講,一般都會認為是「機器品質不好
,買到容易挑片的機種,雷射頭容易故障」,但是我這樣的案例,也用壞太多台了吧,所以
我開始反相思考,就突然頓悟了,會不會是我的燒錄片用太差的?是的,我爛片用太多了,
講難聽點就是我貪小便宜,買的都是不知道什麼牌的光碟片,最後就導致燒出來的片子品質
不佳,也讓我的光碟機提早被操壞。
接下來的實證則是,我退換下來的 combo 機,型號是 SONY CRX950,這台已經什麼片都
無法讀取,讓正常人來判斷這應該是一台已經死透的機器,但是我一時興起,拿出我約三年前
燒錄的 DVD-R 片�***子是 Pioneer 原廠的 1x 片子,用在 A04 上可以 2x 燒錄,那時候
一片要三百多元,內容是出去玩以 DV 拍攝的影片,當我將片子放進 CRX950 之後,我就
露出奸詐的微笑了,因為在這台已經宣告死亡的機器上卻可以順利的讀取,連快轉、前進後退都
沒有問題,很順利地將這片子從頭到尾看完。於是我再拿出以前買的三菱藍片,專燒
audio 用的,也是沒問題,連燒錄都 ok,最近買的太陽誘電的片子,也是沒有問題,怪了,
明明是已經壞掉的機器,為什麼日規的燒錄片都可以讀取,然後我放進錸德的「高檔片」,
機器就開始葛屁了,當然其他雜七雜八的片子就不用講了,結果當然很慘。
我有一個朋友,他家裡有一台 Pioneer 的 DVD Player,號稱可以讀燒錄片,而那朋友也
燒了很多片子給小朋友看,但是最近也出現片子不吃的情形,於是我再次測試,將
DVD 影片的內容燒錄至錸德的片子上,剛開始播放時看起來是覺得燒錄成功了,但是過沒
多久畫面出現了破格,甚至出現了尖銳的音效聲,不小心嚇到了他們家的小朋友與老人家,
真是非常抱歉,於是後來我再將同樣的影片內容用太陽誘電的片子重新燒錄一次,然後
大家就在自己拍的紀錄片中與大家的歡笑聲一起將片子看完,這樣我還能說什麼,差別真
是大啊。 Orz
最後我來說說為什麼我沒有接受某些先進的意見,採用 DVD-R(W) 的媒體來備份重要資料,
因為不論是 CD-R(W) 或是 DVD+-R(W),都有一個共通點,那就是在燒錄時燒錄機與片子
之間是沒有互動關係的,也就是說燒錄出來的片子,燒錄機自己也不知道資料正不正確,
雖然有些燒錄軟體支援 verify 的功能,但這動作是在燒錄完成後才進行的,我片子都燒
完了才作資料檢查那有什麼意義,所以即使現在的燒錄機已經這麼風行了,馬上燒出來的
片子就馬上不能被讀取這樣的鳥事還是會發生(或者是前段資料可讀取,後段的資料就讀
不到),而且最嘔的是以為燒錄成功就把硬碟的資料砍掉,之後才發現燒出來的片子是張
杯墊。
再來是硬碟,我以前在玩錄音,一個 wave 檔動不動就是幾百 MB,曾經將錄好的檔案複製
到另一顆硬碟上,再將檔案用編輯軟體開啟,開啟是成功了,但是播放時我臉就開始綠了,
先前確定錄音正確的音效檔,就只是因為我作了個複製動作,整個檔案變成白噪音的雜訊,
我同樣再重作一次檔案複製,就又好了。
DVD-RAM 則是有加強資料正確性的問題,所以在作寫入動作時,速度會減半,但跟一般
燒錄機最大的差別就是資料驗證的動作是有作寫入動作就會進行的,萬一真的發生資料
有誤,DVD-RAM 機器也可以即時修正。我相信 MO 也有這樣的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