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先進大概誤解了,這僅是三星電子公司獲利超過百億美元,非關其他造船、化學、建設或貿易等其他公司。韓國人口約4千9百萬,大約台灣的2.1倍,如果只靠其國內市場需求就能獲利百億,那韓國平均每人貢獻204美元利潤,那可真是全世界第一愛國。要批評韓國經濟及企業競爭策略,也要針對重點,而不是僅憑個人好惡或意識型態,至於說韓國經濟僅靠三家企業集團支撐根本不值一駁,那台灣中小企業現在又在何方?韓國在2002年就已是台灣第四大進口貿易伙伴,僅次於日、美及中國大陸,這已不是僅限於資訊、家電及汽車消費產品而已。在下從不用韓貨,但是顯然全臺灣不少人在用?真應驗了罵得愈兇,用得愈多。其實只要看看三星電子利潤的來源,即知主要來自半導體及電訊網路事業,台灣根本不是其主要競爭對手,至於家電及光碟產品均小賠,共虧損約7千7百萬美元,
http://www.samsung.com/PressCenter/...0114_0000094294
不過比起Sony 在電子本業大虧3.4億美元要好看一點,Sony 2004獲利最多的竟然是電玩及金融服務事業,有興趣可以自行參考下表:
http://www.sony.net/SonyInfo/IR/fin...004/Segment.pdf
其實三星、LG目前較弱的領域正是台灣資訊業最強的地方,而韓人好大喜功,大小通吃的經營作風加上仍偏高的負債比率只會增加營運風險及利潤不穩定性,至於其基礎研發不足及高階管理缺乏國際精英參與也將會影響其未來長期發展,但是他們強的品牌知名度及全球銷售通路也正是台灣企業最不願意投資的領域。Lite-On好不容易在PC燒錄機累積的一點本錢,恐怕就要輸在歐美的家用DVD錄影機市場,還是替Sony代工省時省力,何必自己辛苦開創江山?不過別忘記如果Sony 電子本業虧損無法立即改善,替Sony代工的廠商遲早會成為被壓榨的對象。這裡如果每次提到韓國品牌就變成另外一個政治討論區,以後不必再浪費大家的時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