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單個文章
apollo_749
*停權中*
 

加入日期: Nov 2004
文章: 664
換個角度思考.....

----------------------------------------------------------
轉錄自ptt2
作者: calsdark (阿立) 看板: medstudent
標題: 夠了嗎?鞭夠了嗎?要真相嗎?就給你吧!!
時間: Mon Jan 17 00:44:21 2005

在看了這齣惡戲之後,我真的看不下去了。我是一個醫師,曾經在某醫學中心服務過一年,如今,我決定將我知道的都寫出來,`歡迎大家轉載到任何地方。如果「全民」這個既得利益團體決定向「醫療人員」這個階層發動階級鬥爭,那麼,我們就決裂吧。

首先,我先向所有被我照顧過、經手過或是害死的病人道歉,在這個制度、體系之下,沒有人不是身上背負了一身血腥;在此,我鄭重致歉。

其此,我們來談「醫德」。從前,在醫療還是奢侈品,是病人來求醫生看診的時代,有的醫生仗著自己的優勢地位就不願意花功夫在病人身上,反之有的醫生不但醫術好、還能夠好好對待病人,「醫德」一詞於是誕生,用來分辨這兩種類型的醫生:前者恃醫而驕的叫做沒醫德,後者事病如親的叫做有醫德。然而,隨著時間的演進,醫療變成了全民保險,醫療人員變成了國家龐大健保體制下的公務員,於是乎:病人來得再多、態度再惡劣,醫生都沒有拒絕的權力;值班值得再累、工作再辛苦,醫護人員都沒有推辭的權力;只要犯了一個錯,病人就可以把你告上天;只要多作了一項檢查,健保就可以把你刪十到一百倍的給付。在這種情況下,醫療人員自保都來不及了,還有辦法談「醫德」嗎?不要跟我說什麼醫生救人是天職,天職是不用拿薪水的,憑什麼醫生有不顧一切必須救人的使命,然後還要被健保、被病人婊的?不要跟我說什麼醫師誓言,那種千百年來沒有進步的東西,憑什麼要一個醫學生在實習之前就發誓遵守?既然要拿法律、保險、給付來規範醫療人員,就不要談什麼「醫德」!Business is business!!

為什麼說是Business?就說說我的例子好了。我曾經試著事病如親,在醫院裡把病人當作自己的親人、朋友般照顧。然而接踵而來的事實是殘酷的:一個個的病人生病、死亡,我受到一次又一次的打擊、痛苦;朋友告訴我:這只是工作,不要太投入了。家裡當醫生的親人告訴我:要搞清楚你和病人的距離。太投入醫療這個行業,其實是痛苦的,不斷有病人死亡之後,情感就麻痺了;不想辦法讓自己麻痺的話,要在痛苦的漩渦中待下去其實是很痛苦的。親愛的馬市長說要把每個市民當作孩子一樣看待,您來試試看吧,看看您能不能接受孩子們一個接著一個死去的衝擊!你們可以說我這是推託,可以說我這是委責,但是我告訴你們,我只是個凡人,不要拿聖人的標準來評量我們,不要拿史懷哲的例子來諷刺我們。是的,我不夠優秀、不夠盡責,沒有悲天憫人的胸懷,沒有能事病猶親的胸襟;怎知道不必念醫學系念得要死要活,也不必辛辛苦苦地重考三次,讓那些有熱枕、有崇高理想的人去當醫生吧。

再來說說我們的生活,是的,醫生薪水不錯,以我在某大醫學中心外科的薪水而言,一個月七萬元以上是跑不掉的;但是我們一個月值八到十班,沒值班的日子也常常要到八九點甚至十一點才能下班,而且值完班的隔天必須繼續上班,一週工作的時數都在九十以上。雖然小有收入,但是實在沒有什麼自己的生活;我的重點並不是我們收入高低的問題,(我承認部分醫生的薪水太高,而護士、藥師、檢驗人員的待遇不佳);但是這樣的生活方式,卻是讓我們累積相當程度的疲倦和壓力,在醫學中心況且如此,像一般的市立醫院(諸如仁愛醫院),情形只會更嚴重。再以我的例子來說:值病房班的日子,我都會儘量晚睡,但是從晚上一點到七點起床這段時間,除了運氣比較好的日子以外,被call起來個七八次是所在多有,平均每睡一個小時就要被打斷一次,睡眠品質是相當的差(別忘了隔天還要上班)。這還是在醫學中心,當外放到其他醫院時,還常常整個晚上都沒得睡呢。有時候遇到一些比較不嚴重的事項,例如病人疼痛、睡不著之類的,就常常以口頭order代替視察;是的,我錯了,我應該要去看病人的,但實在是太累了,有時候甚至連call機都聽不到。我相信我自己絕對不會是現代的特例,也不會是史上的特例,自古以來,疲倦的醫師,總是在半睡半醒之間處理大部分的病患。很恐怖吧?但這就是事實,不要以古諷今;很不禮貌的,我相信葉金川副市長和張珩院長當初也是這樣過來的。是的!這是醫療體系幾十年以來的弊病,但是請問要怎麼改?人力就是不足,要怎麼做?這個待會兒還會提到。

接下來回到這次的問題,我們先不談誰對誰錯,這次官方和媒體的焦點都在於林醫師不該沒看病人。是的,不看病人是不該,(我也犯了一樣的罪)但是他為什麼不想去看病人?我們看看他的值班表,仁愛醫院的神外就兩個R,一個人一個月值十五天的班,請問人還有辦法天天事病如親嗎?說有辦法的人站出來吧,我給你磕三個響頭、二話不說。這次判例一出來,下一次就換我了:值班的時候因為肚子痛跑去上廁所,結果拼命拉肚子,這時候突然有個病人惡化、停止呼吸,護士拼命call我,我卻在廁所裡出不來,也沒辦法立刻回電話;結果病人死掉以後說要告我,又說我這十分鐘行蹤交代不清,(是啊,我敢在法庭上說,我去拉肚子了?何況又沒有證據)罪當該死。以後再也沒人敢在值班跑到宿舍睡覺啦,是的,值班時是不該亂跑,但是媒體一面倒地認為值班時應該待在ICU裡面,一個月待上十五天,會不會太強人所難。記者你作得到嗎?張珩你作得到嗎?葉金川你作得到嗎?陳文X你作得到嗎?杜X光你作得到嗎?馬英九你作得到嗎?醫生沒辦法在第一時間看病人,本是常態,是個病態中的常態,不想辦法去改變這個問題,卻帶著媒體去落井下石,去找承擔所有罪責的替死鬼,台北市民們!你們說對嗎?罵人罵完了。回到問題的層面上,為什麼醫療人力總是短缺?在外國,醫院很多都是由宗教或是慈善團體經營的,就算賠錢也要達到服務人群的目的。在台灣,這樣的團體不可得,於是在二十幾年前開始,開始有企業介入醫療事業;於是大醫院紛紛成立,開始拼命撈民眾的錢,並且一步步擴大經營規模,以求賺到更多的錢;在惡性的競爭之下,就連公家的醫院也必須不斷擴大規模以生存,於是造就了台灣超大型醫院林立的不正常現象。後來健保開始實施,一開始這些大醫院還能夠想些辦法來撈錢,後來健保的弊病開始暴露出來,於是給付開始萎縮,然而已經過於膨脹的大醫院體系無法回頭,為了應付給付縮減可能帶來的崩盤危機,大醫院只得以衝量來平衡收支:也就是說,雖然會被健保刪除,但是只要開更多的刀、接更多的病人,就可以想辦法把虧損賺回來。於是大醫院繼續往更大規模的方向發展,不斷吸收人力、資源,而中型醫院諸如市立醫院等紛紛因為經營不善而瀕臨倒閉危機。可是這樣做真的可以拯救醫院嗎?在健保的不斷萎縮下,(刪除給付、總合預算、卓越計畫等都只是健保局為避免開支的手段而已)賺錢的醫院幾乎已經沒有了,現在存在的醫院大多是賠錢的。再加上被健保養壞了的國民看病胃口,以及因為社會老年化所造成的健康問題,還有不斷用於「延命」的經費,(註:指病人一定會死但家屬或醫生卻硬要用各種辦法撐下去的情形)於是:大醫院不斷超收病人,醫護人員的loading不斷增大,每個醫生負責的病人從十五個到三十幾個不等,這要怎麼做到事病猶親?(不相信的人可以試試看,看看有沒有辦法背下二三十個病人的資料)護士也非常可憐,他們不但要作分內的事,還要幫醫生打針、注射,甚至連打掃、鋪床單此種雜事也要分擔。不過就算這麼做,仍然無法改變醫院虧損的事實。至於中小型醫院就更慘了,私人的小醫院紛紛降級為診所或是乾脆倒閉,公立醫院被迫用很少的人力維持經營,而台北市的公立醫院甚至為了提高健保的給付而在張珩操作下,合併成一家名義上的大醫院以維持生存;可是市立醫院人力不足的問題還是很明顯,也無怪乎醫療品質低落,或是乾脆把病人轉到別的醫院去了。在這裡我重申,不要把「醫德」拿出來說嘴,太平盛世時的醫生可以堅持醫德,可是在這個醫療體系的亂世、黑暗時代之中,誰還有資格拿醫德來要求醫療人員!(去看看羅生門吧!台北市民們。)

再說一次,這次仁愛醫院的醫師是人人有錯,但是這真的是問題的重點嗎?他們是犯了偽證罪沒錯,但是背後主導法規的人物就沒有負責的必要嗎?(不管你是哪一黨的!都是共犯!或者說,全民都是共犯!)很多問題諸位板友都有精闢的分析,我就不想再提了。至於他們犯的的錯,全天下醫師幾乎都犯過,我也犯過;在此,謹向以前被我照顧不週的病人至上最高的歉意。對不起。

我的話到此為止,歡迎大家提出意見,除非有太惡劣的指控,不然我不會再回覆的,我也沒有這個時間回覆。不過我想要再強調一點,台大的這兩位主任級人物,我尊敬你們是我的老師,但是可別拿自己也作不到的事來罵人!我可是很清楚你們在醫院裡面到底是個什麼德行!
舊 2005-01-18, 02:15 AM #46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apollo_749離線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