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
作者陽光燦爛的日子
如果把所有“非使用MacOS作業平台“的電腦硬體都歸類在“PC“,上面的話當然成立。反之,若純討論“MaoOS平台“與普羅大眾所使用的Dos/Win平台,則不然。
在商業環境,在Win95前,網威還是佔著很大的市場,平民百姓?大概就是跑跑LL3,高階一點跑Netman/NetBIOS,在Win3.1掛TCP/IP?Win3.1是沒有內建TCP/IP的。WinNT 3.5是有內建TCP/IP,Windows for Workgroup 3.1.1/ Windows 3.1可有?
到Win95都還是要自己去增加才有TCP/IP。
國內的到授權的除了UMAX,還有老牌子的大同公司。
得到授權的也是PPC,並無68K的機種。
|
謝謝更正 UMax 生產的是 PPC 機種, 大頭 PPC 電腦沒見過 , 倒是遇到過大頭牌 SPARC-5 工作站電腦 . 據路邊小道消息 , Sun 的技術轉移似乎留了一手 , 大頭 SPARC-10 好像生產不順 ....
Win 31 早期的日子裡是沒有網路的, 會用到 NIC (光華牌 NE2000 相容卡) 的是 Novel NetWare, BSD Unix .....這類比較高級的 OS, 好像後期的時候換裝 Dr. DOS 7.0 (對 game 相容度比較差, 老闆用來防止半夜玩 game) 裝完四片 1.44 Floppy 之後有很簡易的 DOS 網路, 實驗室裡 4 ~ 5 台 PC 可以互傳實驗數據, 不必用 floppy 拷貝到死.
後來不才在下吃飽撐著(中餐後跑去逛計中公告欄) , 發現計中有供應 NCAS 1.44 FDD * N , 其中的 TCP/IP protocol 是免費的 WinSock . 裝完之後有 Mosaic (最早的 web browser), ftp .... 可是連不到什麼鬼地方 , 當然嘛 . 實驗室裡的網路只是用來互傳實驗數據 , 能看到外面的世界才有鬼 . 又花了半天功夫說服老闆挪五百塊錢行政經費殺去良興買了一段不算短的 RG-58 U + N 個同軸接頭 . 就在某個風光明媚的星期六下午 , 我們實驗室裡的 5 台 PC 第一次開了光見著了外面的世界 . 當然計中在系館新裝的 FDDI 上只有兩個 RG-58 U I/O ports, 我捷足先登搶了頭彩 , 別間的學弟也想分杯羹 , 結果又跑去買大支的電鑽(水泥牆上打洞, 福大命大沒挖到電線, 水管) ... 自己當起配線工 .
回想起那段白天趕計劃 , 晚上為了解決某學弟電腦連不上網(IRQ, IO, driver , 配線....)熬到只好睡教室 ... PC 真的充分發揮了 DIY/實驗實驗再實驗的樂趣 .
P.S. 最早的 Win31 只有 16 Bits. Win32s 要另外自己抓來裝 . 當然 Mac 的 AppleTalk 鐵定沒有這麼困難 , 只要有線一接就通 . 問題是萬一不通的時候 , 您了解如何進行障礙排除嗎 ?
回到正題 , PC 的爛 (e.g. 電容爆漿機瘟, 風扇掛點機瘟 .....) 又不是今天才被水果日報爆上頭條 . 但是為何大多數人仍然樂此不疲 ? 我想這才是整個討論的重點 . Mac 是有一定的水準 , 但是你如果試過用 68K ASM 為 Mac 寫一點小程式就會明白一般人為何不會去選 Ma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