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作者latw
好文要推阿  不過可惜的是scsi hd成本太高,而且hd又不是不會壞,那麼買一顆scsi hd可以買2~3顆相同容量的ide hd那麼只要壞了就丟了也不需要去修
|
1. 價格成本太高是跟IDE比. 雖然說SCSI硬碟也會壞, 但是換取平均比IDE硬碟長四倍以上的壽命(MTBF), 難道不值得?
2. 可見您的資料非常不重要. 硬碟可以壞了就丟, 那硬碟上面的資料呢? 所以才有市場區隔. 如果不想三不五時擔心硬碟壞掉(資料遺失), SCSI硬碟的價格應該考慮. 我目前是以SCSI為主力, 不重要的影片等資料放在IDE硬碟上.
3. 不要忘記一顆不可靠的硬碟, 當損壞的時候, 容量越大, 遺失的資料越多......
引用:
(要修也是可以),要操到三顆都壞調的時間,也差不多是一顆scsi hd的壽命了,而且ide hd的容量快速的增加,壞了剛好可以買更大的.所以現在才會有越來越多的ide raid卡出現.而且單位價格下,scsi hd的效能是比不上IDE的.(seek time除外,那是跟轉速有關)
|
由於損壞不是可以預期的, 不能以3-4顆IDE硬碟壽命等同一顆SCSI硬碟壽命.
SCSI硬碟連損壞都有相當保障, 比如把硬碟定址資料放在非機械的永久形IC上, 所以不會因為損壞的位置剛好在定址區, 造成整顆硬碟的資料都消失.
SCSI硬碟有相當的Spare Sector(備用Sector), 當磁碟某塊區域讀寫信號衰弱到一定標準後, 會自動把該Sector標示為bad, 把資料移動到備用Sector.
SCSI硬碟不是沒有辦法作大容量, 而是考慮到反應時間跟高轉速產生熱量的問題. WD的SATA硬碟也同樣只有作到36GB, 而且價位也跟SCSI硬碟相同(5000塊台幣左右).
簡單的說, 一分錢一分貨. IDE RAID對比較專業的人來講, 根本是玩具. 如果用心把前面Seagate那篇英文技術文件看完, 就會了解SCSI硬碟啟只反應時間比較快....但是這些好處都要在你把硬碟操到一定的限度下, 才看得出差異.
一般人用個人電腦, 硬碟根本是處於不太動作的情況. 不像放在機房的SCSI硬碟同時可能有千百人隨機讀取硬碟內部不同區域的資料. 每天24小時不停讀寫, 持續至少好幾年. (所以硬碟業界一般SCSI測試環境是以24小時X365天為基準, 但是IDE硬碟是以8小時X365天.)
所以原標題提到的如何提高IO效能, 基本上非SCSI硬碟系統莫屬. 即使IDE RAID也不過是讓一般使用者玩玩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