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單個文章
adamschang
New Member
 

加入日期: Dec 2003
文章: 6
[您說的沒錯,戰鬥機的高G值,時間都是很短暫的,而且應該都是急速轉向造成的,飛行員所受機身的作用力時間很短,跟太空人長時間的承受高G值作用力,並不相同……….
太空人在太空梭升空及返回地球大氣層時,都是電腦操控的……..…..如果戰鬥機飛行員也同樣受長時間的高G作用力,恐怕無法在短時間內恢復操控能力…..]

應該說戰機飛行員承受高G值的時間與受壓力方向變化很快;完成ㄧ個攔截佔位科目所花費的時間裡,姿態不停的在改變,受力方向也就跟著改變,從-3~+9的改變,可能只在短短的3到5秒內產生,這跟太空人起飛時所承受的是正向的+G壓力,兩者所處環境不同.以上的數字只是一個參考值,機種,科目,高度與掛載等各參數都會有影響.


另外,提出兩個:
[您所提的”T-34都可以到7.33G了”這是什麼?]

T-34可以到7.33的意思是...TO裡的規範是操作科目的極限,機體所承受的正向G力不可超出+7.33.雖然機體極限遠超過這數字,但是規範是這樣要求的.正確的規範數字,得在上網路去查查才清楚(Google打T-34...出現一堆連結,要有耐心點才能找到,記得好像美國海軍的相關網站有T-34的TO可以參考)

[“G值的改變範圍可到23...從負到正有23的空間..”這句話似乎有點問題….]
太空是無重力狀態,所以"G"也就不存在,但是在進入地球引力範圍後,"G"就出現了,太空梭從軌道進入地球引力範圍乃至於穿越大氣層到落地為止,"G"值變化最大的地方是在於進入大氣層開始前產生,進入的角度有規定,進入前的溫度有要求,進入後的動作....這段期間太空梭就像戰機一樣,滾來滾去,既然已經受到引力的影響,"G"值的變化自然也會有負有正,23這個值,就是從負到正的瞬間極限值變化的總和.
第一位華裔太空人王贛駿先生的自傳裡,對於太空梭的操作有非常詳細且淺顯易懂的圖片與作業說明,由聯經出版社出版.雖然年代久遠,圖書館裡應該還找的到.裡面就有詳細的說明.
以上是個人對於"G"值的認知,還有請先進多多指導.

談"G"有點偏離主題了,個人比較偏好"D" , 主題是AH-64(D)...^_^..

AH-64及AH-1,是美國陸軍與海軍陸戰隊的攻擊直升機,也是我們中華民國陸軍下一個直升機採購案的主角.AH-64的先進技術及輝煌的戰績一直是受到大家所矚目的焦點,但相較於此,AH-1的成熟與穩定成了它的口碑.對中華民國陸軍而言,到底孰優孰劣,環境適應力應該是一個重要的參考指標.以上純屬個人意見,供大家參考.
__________________
舊 2004-12-23, 09:05 PM #34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adamschang離線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