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enior Member | 
	引用: 
	
		| 作者akechi 透過國內銀行申購海外基金,好處是你不用怕買到來路不明有問題的,
 但是國內核准的,約只有1000多檔海外基金,
 而目前全球約有69000檔(含避險基金8000檔)。
 有很多好基金你買不到。
 
 舉一例子:根據我國政府的法規,目前主管機關規定,
 海外基金直接投資大陸A、B股占淨值比低於0.4%,
 投資香港紅籌股最高水位不得逾5%,才能在台灣申請核備,
 近年因中國經濟掘起使投資新興市場(亞洲除日本外、東歐、拉丁美洲)區域,
 皆提高投資中國的比重,而導致不符台灣主管機關規定,
 去年到現在已有10幾檔海外基金(景順、霸菱),其中不乏績效好的,在台下架,
 上週五(17日)也有四檔富蘭克林坦伯頓的基金在台下架(近6個月,年化報酬約18%),
 未來富達、德盛安聯、安本也有基金面臨相同問題。
 國外基金公司為提高操作靈活性,寧願不在台灣申請核備或撤回核備。
 
 直接向國外申購,可省去一些費用如銀行保...
 |  
的確,有很多很好的海外基金, 
受限於國內一大堆的規定, 
所以進不到國內或是撤出. 
避險型基金真的是無緣進來, 
最有名的就是'量子基金',不過映像中單筆好像要300萬美元, 
看看這輩子有沒有機會中樂透買它一檔. 
還有很多好的平衡型基金也都沒有進來, 
真的要申購,也就只有自己去辦理了. 
至於戰火風險的問題,只要你是存在外國註冊銀行的大銀行, 
基本上不一定要買基金,只要選對銀行就行了. 
像是花旗,匯豐,荷蘭銀行等等, 
不過缺點就是據點比本土銀行少就是了. 
當初會去花旗開戶也就是這個原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