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
作者Shade
唉,這些研究都是瞎子摸象,都是錯的,都是無意義的。
從某一方面來說,看起來十分可笑,但是又十分可憐。
佛教所說的「無我」,不是什麼都沒有。什麼都沒有是「斷滅」,佛法是「中道」,不會偏到兩邊,落到兩邊(有、無)就不是佛法。
從佛學「研究者」所謂的「原始佛教」的經典中,除了說無我,也處處隱覆密意,暗指有一個真實的我,但是這個真實的我沒有見聞覺知性,這個我不作主,祂沒有這個世間一般人所認為的那個「我」性,所以說祂是「無我」性。
所以原始佛教中除了說這個世間、這個身體、這個見聞覺知、了了分別的意識是生滅變化的,裡面找不到我,裡面無我,不是真實我,「非」我;除了說這些道理之外,還隱覆密意而說有一個不具有一般觀念中的「我性」的真實我存在。
既然講「非」我,這些東西「不是」我,那麼就表示一定還有一個「真正的我」存在嘛,一定還有一個「是」我存在嘛。
...
|
照啊﹗
宗教的起源來自解決人類最深沉的不確定與恐懼。人類最大的恐懼就是死。死後是人類最大的不確定。尋找這些答案就是宗教的宗旨。
好好的過和諧人生﹐坦然面對死亡。是各個宗教的真諦。至於用何種理論解釋死亡﹐依輪迴不依輪迴﹐免除人的不安﹐則是各教法門了。
「無我」是這個我看成皮相五蘊﹐超脫這個臭皮囊﹐看穿昇華的人性--謂之佛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