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小弟補充的淺見,請行家指點,謝謝!
要了解-+R的優劣,先了解光碟的製程,
感謝轉載
http://myweb.hinet.net/home1/hn84126757/a7
刻製母片(例如:可用雙雷射光束刻版機,其強大的功能主要用來製作空白無資料的記錄型碟片之母版,例如CD-R, CD-RW, DVD-R, DVD-RW, DVD-RAM等碟片之母版。)-->準備原料-->吸入原料-->光碟射出過程-->光碟射出成品-->電鍍成品-->已塗佈反光層之光碟片-->(空白片則塗佈染料)-->反光層上保護膠-->烘乾膠水-->良率檢測
+,-R的差異,是母版刻的紋路的差別,而不是染料不同,因為+-r使用的雷射頻率,功率都一樣,而光碟上的紋路就是兩大標準(+r, -r)制定的.
至於-+R的優劣僅是在「寫入」的時候,對於位置的找尋控制,+r的格式較能使用高速定址訊號辨識率比-R來的好;
「讀取」則是雷射光循預刻凹軌處(應是說透明片壓好的軌跡,如同唱針循唱片軌道般),而且是凹軌底燒出的痕跡,也因為這樣,只要檔案格式合乎DVD-video,DVD-ROM標準(也就是所謂白皮書),讀取器材就可辨認資料.(這就是所謂相容性);
所以,這些常見現像,和"+","-"格式無關
***RW,DL,RAM因為是反射率的關係,讀寫頭要能提供不同功率,才能反射雷射光回來,所以 相容性差.
***早期cd和DVD因雷射頻率,功率不一樣,dvd機器也會讀不到cd...
空白片:
***所以,染料品質不好,塗佈不均,製造過程不良-->燒得好就不容易,燒好也容易讀不到
***所以,染料退化-->資料讀不到;
燒(讀)機:
***讀寫頭功率不夠-->資料讀不到
***燒(讀)機控制晶片運算速度不夠-->燒(讀)速度上不去(光靠改韌體改善能力有限)
***韌體內儲存燒片資料不足,易燒飛盤(功率不對,坑燒不深,讀不到...)
***常讀寫爛片傷機(讀寫頭操勞過度)
--天哪,所有的疑問都可以解答...
*"wobble"用最淺的講法--"我們知道只讀的CD 和DVD 的數據是記錄在一個螺旋型的軌道中的。但是可刻錄的CD 和DVD 的軌道不是嚴格意義上的螺旋型的,而是以正弦方式偏離的。Wobble 就是指這種軌道。"--把"wobble"想成一條很長的彈簧,像蛇一樣捲成一個圓盤,頻率高就是擠的比較緊的形狀,頻率低就是拉的比較鬆的形狀
從別人偷來的內容(感謝轉載
http://myweb.hinet.net/home1/hn84126757/a9)
Q: 問個較專業的問題,白金片及鑽石片的差異
A:
目前市場上 CD-R 空白碟片的選擇範圍較大。按反射層材料的不同,目前可分白金片、金片、水藍片,鑽石片四大類;這四種碟片並沒有明顯的優劣差別。從特性上來說,白金片具有較好的相容性,低速到高速的燒錄機都適用;水藍片在寫入和讀取資料時有較高的準確性;金片有較好的抗光性。鑽石片有最高的認片和讀取速度,但要高速的燒錄機方能很好的使用。關鍵的是,分別試燒不同類別和品牌的碟片,從中找出最適合您燒錄機的碟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