唉~台灣就素這樣,看哪郭行業好有前景就一窩瘋的企做,導致同類性質的公司太多,
造成資金資源分配太過分散跟重複,自然一家公司沒多少資源能做技術的開發或升級,
只好往低層次的技術層面發展,生產低階產品來獲利。而這些低階產品只能靠價格來
搶市場,所以能costdown就儘量costdown,廠商自然往生產成本較低的對岸設廠
生產,資金跟工作機會當然會從台灣流失,所以即使高麗棒不賣偶們東西,偶們遲早還素
被自己搞屎說

。而且對於一些專門開發技術的公司來說,一家只會把產品costdown
殺低價格搶市場的廠商,跟一家會創造商品高附加價值的廠商,哪一家作為技術合作對象後
會替他們帶來最大的利益自然可想而知,無怪乎現在一些日本技術廠商都找韓商合作說。
小的個人素認為台灣的產業若不及早代謝整合或跳脫升級的話,在市場被大企業主導之下,
一般規模較小的公司只能撿拾殘渣賺些毛利苟延殘喘,所以對一些技術層面較低的中小企業
不怎麼樂觀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