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確的來說, 要期待 TV 卡的三次元 Y/C 分離迴路的完美演出之前, 前提是必須在有良好的訊號來源, 質優的 AV Decoder 以及 TV TUNER 之下才會有良好的加分效果, 否則期待越高, 失望越大...
所以進階的使用者在購買 TV 卡之前一定要先做功課, 除了要先把訊號來源調整好之外, AV Decoder, TV TUNER 也是必須要先看清楚規格, 就如同 3D 顯示卡的 A 社與 N 社的 GPU 之分是一樣的.
目前市面上常見的 PCI AV Decoder 大致上有下面幾個型號:
ATI Theater 200 系列
Brooktree BT8xx 系列 (Brooktree 粉久以前已經被 Conexant 併掉了, 所以目前應該都叫做 Conexant BT8xx 系列, 粉久粉久以前市場上的王者就是 Brooktree)
Conexant CX2388x 系列 (10-bit Video ADC's)
Philips SAA713x 系列 (9-bit Video ADC's)
就單一 AV Decoder 而言, 業界的對於影像畫質, 色彩飽和度與清晰銳利度的總評比大致上如下:
Conexant CX2388x > Philips SAA713x > ATI Theater 200 > Brooktree BT8xx
不過目前市場上看到有搭配 NEC 三次元 Y/C 分離迴路晶片的 TV 卡, 不論硬壓, 軟壓, 或兩者通吃, 絕大部分都是搭配 Philips SAA713x 系列的 AV Decoder, 而不是業界評價較優的 Conexant CX2388x 系列, 這個就不知道是硬體線路的搭配問題, 還是 TV 卡廠商製造的成本考量或是行銷策略了...
相較之下, N 社的三次元 Y/C 分離迴路晶片與 AV Decoder 所佔的 TV 卡的總成本比例比起來, 算是少多了, 不會貴到哪裡去.
這也剛好回應您所說的, 廠商不是笨蛋, 能夠增加產品競爭力的事情怎麼不會去做 (不過當然還是得跟現實考量的硬體限制以及製造成本與市場行銷策略妥協)...
所以現在業界的人都在等著看 ATI Theater 500 Pro 的表現 (等於是 C 社 CX2388x 加上 N 社的三次元 Y/C 分離迴路晶片再加上 H/W MPEG2 Encoder 的綜合體)...
以上...
引用:
作者Mark-TT
如果只是比較畫質我想地球人都知道,在同樣環境內有3D Y/C加持的話
M800的畫質當然會比較好一些,雖然不公平但這也沒辦法誰叫3D Y/C晶片這麼貴
如果3D Y/C晶片沒有用,廠家也不是笨蛋,何必浪費錢呢??
所以這一貼的答案是很簡單的(不懂為何會貼到100多貼??  )
如果電腦配置不夠強當然是需要"硬壓晶片"在錄DVD方面來加持了
如果電腦配置在P4 2G以上那當然是找"3D Y/C晶片"來加持畫質了(因為錄影靠CPU就可以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