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作者mycai
別說匹敵,不要被巴死就很好了…
以台灣主流的硬體Encoder,像sonic、optibase、spruce、sony等,遇上procoder都只有被比下來的份而已……
倒是cce sp 2.70從試用版看來,和procoder拉近了不少,雖說那個試用版的logo應該節省了些流量……而自動IVTC也比2.67時精確得多,2.67會判斷錯誤的畫面,2.70多能有正確的結果。雖說在幾個軟體裡CCE SP最貴,但若是需要IVTC時,CCE SP還是最佳選擇…
想較之下,tmpgenc xp比起上面兩個,優點就剩下便宜了……
|
我說得比較保守一點,不敢用太激烈的用詞....
CCE SP 2.70 有幾個功能,和 ProCoder 很像,也許這是 2.70 版能夠拉近和 ProCoder 差距的原因?
像這幾個功能:
- Allow adaptive quantization matrices switching for multi-pass VBR
多次壓縮時自動切換適合的量化矩陣
- Automatic switching of block scan order
自動切換較佳的係數掃瞄順序
- Quality improvement in fades on a static scene
偵測靜態畫面的淡入淡出,選擇適當的巨方塊壓縮模式,不要浪費多餘的 bits 在壓縮 MVs 上,改善壓縮這種畫面的品質
還有 IVTC 的部分,好像也有改進:
- Automatic adding of encoding pass for more accurate inverse 3:2 pulldown
您說的沒錯,如果要用到自動 IVTC,軟體方面 CCE SP 是最佳選擇。
我有時候會幻想,如果 ProCoder 2.5 or 3.0 能增加自動 IVTC 的功能,而且做得不錯的話,只要有 40~70% 的 IVTC 率就好了,那麼就可以把硬體 Encoder 丟掉,改用便宜又大碗的 ProCod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