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
作者linjunan
說的好,大半人的『智商』差異有限,不過,光是後天的機運與努力,就會有天南地北的『智慧』表現。
如果看不清自己能力與別人的差別,那可能是『EQ』的問題;智商、知識不如人沒有什麼可悲的,認不清楚事實才嚴重。
以上純屬『官方言談』。依小弟個人的經驗,打死我也不相信人類的智商都很接近;想想你國中背英文單字、課文,全班背的要死要活的,就是有幾個怪傑只要十分鐘,就可背完一整篇課文。又,想想自己大學上微積分、統計學,就是有人在別人都還沒搞清楚狀況時,就已經翻到課本後面幾章了。
##################################
後天的努力當然是有幫助的,但,別以為天才們都缺乏努力因子,這純只是勵智童話故事騙小朋友的。想想自己真有能力與那些天才型朋友『等質』競爭嗎?到美國長春滕名校拿個電機、電資、商管碩士、博士光憑努力就可達到嗎?別鬧了....
也別太難過,絕頂聰明不太...
|
先說明一下,長春藤名校,「有錢」最重要,這是事實。
至於天才與一般人是否有差別,現在仍是腦神經科學的研究課題之一。
不過有研究證實,大腦經過訓練,可以提高「效能」。就如所謂的記憶速成班,你怎麼知道那些背特別快的同學,沒有在不知不覺用了更有效率的方法記憶?你怎麼知道,那些統計學、微積分學得特別快的同學,在之前累積了多少實力?
你想想你之前花多久學習九九乘法?現在你會覺得乘法有任何難度嗎?
當你覺得有些人特別「天才」時,你可以想想,當他在努力學習時,你在做什麼。你覺得他數學特別強,或許你可以換個想法,你一生之中花在數學上的時間和他是差多少?
愛因斯坦不是一生下來就會相對論的。在高中時代,老師給他的評價是「既懶惰,腦筋又不靈光」。大學考試還考兩次,成績每次都低空飛過。
畢業後在專利局當一個不起眼的小員工,但他的興趣就是研究最頂尖的物理學,而且不畏堅難地閱讀當代一流學者的論文,最後發表了相對論。
所以,愛因斯坦都可以是天才了。如果以 linjunan 兄的看法,愛因斯坦應該和天才沒有任何瓜葛才對,因為他學習駑頓,老師都說他腦筋不靈光,課業也很差,考試考不好。
但他的成功就在於他「不畏堅難地閱讀當代一流學者的論文」,你說努力無用嗎?被評為腦筋不靈光的學生都可以變成世界公認的頂尖天才。現在開始,如果你也能「不畏堅難地閱讀當代一流學者的論文」,即使無法成為愛因斯坦,起碼也能成為一個某方面的權威,畢竟成功還是需要一點運氣,但要當權威真的不難。因為世界上沒有困難的學科,只有需要努力的學科。我高中的數學老師說他讀研究所時,數學是「三分理解七分背」,你說「背」會很難嗎?
根據研究,天才的大腦的確是和一般人分不出什麼的,日本東京學研究指出,天才和一般人的差別,主要在於「直覺」的能力,直覺強的人,容易在一堆事物中找出關鍵,因此直覺強的人做什麼事都比較容易,而直覺無關其它,而是經由平常使用大腦訓練來的。
最近幾期的美國科學人也有一篇指出,愛因斯坦的大腦神經膠細胞比一般人更多,也許是他天才的關鍵。但究竟是因為他努力使得神經膠細胞變多,而成為天才;還是因為他本身神經膠細胞就比較多,所以是天才,這就無解了。
我比較認為天才人人可當,重點在於你花了多少努力,如果你覺得你自己就是比較笨,努力也沒用,那你真的會很沒用。
孔子說:「群居終日、言不及意,好行小慧,難矣哉!」
所以與其認為你自己不夠聰明,不如想想你平常在做什麼,是否總是在言不及意?是否總是在好行小慧?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