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狗不如救非洲難民-->救非洲難民不如救自己國家的災民-->救與自己不相干的災民不如救和自己有關係的人-->我都顧不了自己了還管別人........我想,真正善良的人,一開始就不會講救狗不如救人這樣的話吧!
若看到狗被撞而絲毫無動於衷,當別人跑過去救狗時卻覺得"一群偽善者,去救狗不如捐款給非洲難民"....說實在我很難相信他是因為自己善良才批評別人偽善.一般人多少會對於眼前發生的悲劇而動容,不論那是人是狗,是親人或陌生人.換句話說,如果連發生在眼前的事物都漠不關心,那對於遠在天邊的事物又能給予多少關懷?
人不是聖賢,就算是真正善良的人,也無法對普天之下的萬物都給予相等的同情.孟子梁惠王篇所提到的"君子遠庖廚",在這篇文章《
仁愛生命》中有解釋其意,希望大家能參考看看.
我節錄其中一段轉成繁體,轉貼如下...
《孟子》記載有這樣一個故事:齊宣王看見被趕去祭祀的牛的可憐兮兮之樣子就動了惻隱之心,命令用一隻羊去代替它;對此,孟子認爲齊宣王不讓那頭牛被送去作祭祀之用,是出於一種仁愛之心,但是齊宣王這樣做是“見牛未見羊”,不知道以羊代替牛去做“犧牲”時羊也是極其痛苦的。所以,孟子說:“無傷也,是乃仁術也,見牛未見羊也。君子之于禽獸也,見其生,不忍見其死;聞其聲,不忍食其肉,是以君子遠庖廚也。”(《孟子·梁惠王上》)孟子認爲,真正的君子,對有生命的東西,看到它們活著,便會不忍心再看到它們死去;而聽到它們的悲鳴或哀叫,便更不會忍心再去吃它們的肉。他認爲,君子之所以遠離殘害生命的廚房,正是源于“仁愛生命”這一善良而美好的內在心靈;孟子“仁愛生命”的思想,和《禮記》所說的是完全一樣的:“君無故不殺牛,大夫無故不殺羊,士無故不殺犬、豕,君子遠庖廚,凡有血氣之類,弗身踐也。”(《禮記·玉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