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作者cclong730116
沒錯 我寫的interlaced有加上完全兩字 意味畫面其實沒交錯 所以根本不用去交錯囉?
|
Seed 前期幾乎都是 30fps 作畫,每秒 30 張,張張都沒有交錯,所以你不用去交錯。
DVD2AVI 顯示 Interlaced 是指 MPEG-2 的編碼方式,和畫面上實際有沒有交錯無關,實際有沒有交錯必須靠人眼做辨認。
但是如果要求完美的話,Seed 前期還是有一些畫面其實是 30i(60i?),在淡入淡出的畫面(由暗轉亮、由亮轉暗的畫面),是 30fps 交錯的畫面,畫面上會有細微的橫線,如果要完美的話,這裡必須轉成 60fps。
Seed 到後期可能是製作經費花光了(?),變成不是純 30fps 作畫,中間摻雜 24fps 的部分越來越多,所以就變成 24fps/30fps 混合,必須轉成 120fps。
如果不是非常講究的話,前期可以就當成全部是 30fps Progressive,直接轉不用去交錯,後期開始有較多的 24fps pulldown -> 30fps 的畫面的時候,再對這些畫面做去交錯,也是一律轉成 30fps。
去交錯你可以指定範圍,單獨對有交錯的部分去交錯,或者更懶一點,乾脆全部去交錯,交給 filter 去判斷。不過這樣做的缺點是判斷的時間要花比較久,處理的速度會比較慢,還有 filter 對畫面有無交錯的判斷無法做到 100% 準確,可能會有無交錯的完美畫面也被誤認為是交錯畫面,而被去交錯,這樣會造成部分畫面線條出現不連續的斷層現象,或者畫面變模糊,清晰度下降。
您可以自己取捨,看要不要花這麼多時間去做到完美。
引用:
就算是壓動畫,Cartoon模式就是不推薦使用就是了對吧...
|
Cartoon mode 會降低 codec 對雜訊的敏感度,由於動畫通常是靜態畫面比較多,前後畫面的一點點差異,通常是雜訊造成的,而不是真的在這兩個畫面之間有真實的「運動」發生。Cartoon mode 會降低 codec 動作搜尋時將雜訊誤認為是「運動」的機率,可以減少 codec 花費不必要的流量在記錄「假」的運動上,讓靜態的畫面比較穩定,減少靜態背景在「流動」、「騷動」的現象。還有 Cartoon mode 會捨棄比較多的細微的訊號,也就是把這些訊號當成是雜訊,節省記錄這些細微雜訊的流量,也可以提升畫質的穩定。
不過缺點就是,通常很難判斷這些一點點的細微差異,是真的畫面在緩緩地移動呢,還是雜訊造成的。捨棄的細微訊號,到底是畫面的細節呢,還是真的是雜訊。由於沒有辦法做到 100% 準確的判斷,所以 Cartoon mode 有時候會造成畫面上出現奇怪的瑕疵。
由於 Cartoon mode 帶來的壓縮率提升通常不高,而且有時會造成瑕疵,所以一般比較少建議使用。不過這個當然還是要看您壓縮的影片的畫面特性,所以還是要您自己斟酌判斷。
如果您有先對畫面做很強的濾雜訊處理,那麼畫面剩下來的雜訊通常不多,這時候再開 Cartoon mode,往往捨棄掉的都是不該捨棄的細節,所以這時最好不要再開啟 Cartoon mode。
引用:
我是有把xvid裡interlaces那邊打勾 可是我記得shade大有說過那個選項不代表用interlace壓制 而是提升interlace的壓縮率 是我記錯了嗎?難道這選項也有bug...
我試試看好了
|
天啊,那個選項不能開 ^^;
你壓的是 Progressive 的畫面,用 Interlace 壓縮畫質會很差,而且會造成 Chroma upsample 的錯誤,就是你看到的紅色階層不平滑的現象。
XviD 的 Interlace 確實是使用 Interlace 模式壓縮,只是它的交錯壓縮模式不完全,它只有做 Interlaced DCT,沒有做交錯畫面的動作搜尋,所以它對交錯畫面的壓縮效率仍然是很差的,比不上真正完全實作交錯壓縮模式的 MPEG-2 Encoder,我以前講的是這個
引用:
在此就覺得很奇怪 同樣的影片放到ffdshow叫xvid出來解就是不會有這種問題...
|
可能是因為 ffdshow 輸出使用 YV12,XviD 輸出使用 YUY2,這個要實際研究一下才知道,不過大致上應該是輸出色彩格式的關係,你在 XviD 的 Decoder 設定裡面,更改輸出的色彩格式,如果原來是 YV12 改成 YUY2,如果原來是 YUY2 改成 YV12,切換一下,看看畫面會有什麼變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