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沒看過Dryskin濕掉吧...小弟親眼看過一件ATV Jacket在玉山前峰/鋒面來襲/霧雨的狀況下,幾乎全濕....害使用者連Gore-tex都拿出來了...第一次看到這種衣服鳥掉...不過很快就乾了...快的速度超乎你想像...@@
Gore-tex=世紀之布??---->二十世紀的啦!
21世紀應該是Dryskin這類衣物的天下...

ed大大說的有理,很多人在詢問小弟防寒/保暖的衣物時,通常第一個要求就是"防風、防水、保暖,但又不能太悶",殊不知很多狀況下,一件衣服是不可能兼得的....
今天身體比較舒服了,就打些東西吧....
人體的散熱,最主要是經由傳導和輻射,冷空氣接觸到我們的皮膚,就會經由傳導作用將身上的熱量帶走,這時我們就會有寒冷的感覺。輻射則較不明顯,也可經由簡易的遮蔽來消除。
因此我們要防寒,就必須從傳導這方面來著手,傳統上有兩種做法,各有利弊。第一種就是"抓住空氣",代表的服裝是羽毛衣和化學纖維填充的衣物,近代則有Pile(抓絨)類的衣物。其原理我在這邊就不贅述,大概就是把暖空氣保留在身體四周,阻絕其與外界的冷空氣形成對流,並透過很厚的"絕緣層"防止身體與冷空氣直接接觸。這是一種最有效的防寒方法,不但可以應付極低氣溫,更可以將重量減至最輕,最大的缺點是體積過大,穿著時行動不便。還有羽毛衣濕掉之後即濕去其保暖功能,也造成使用上極大的限制。
第二類的衣物,較適用於運動時,主要是阻止所謂的"風寒效應",這類衣物利用其"不透風"的特性,阻絕冷空氣直接接觸皮膚,但由於其厚度不足,導致熱量會透過直接的接觸散逸散,因次通常要透過與其他類型的衣物來搭配才能適應較低的溫度,使用上有其限制。代表的衣物就是"達新牌"雨衣、Windshirt。
所以在選擇時,必須先認清你的活動範圍、類型,是在南極冰原、喜馬拉雅山區或赤道幾內亞的叢林,再依自己"耐寒"的程度,去選擇你所需要的衣服。此外要謹記"縢蛇無足而飛,鼯鼠五技而窮",沒有全能的東西,這樣應該就可以選到最適合自己的防寒衣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