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作者latw
那請問一下,為什麼一堆廠商都變成MIC了?市面上不是遇到MIC都是X聲連連嗎?? 
MIJ不是很好嗎?高品質高價格?然後.......?
|
受教了....不過 , 我想請問........
大大 , 您用MIC , MIJ , MIT.....這三個國家中....真的有去算過買來的產品 , 不良率有多少嗎....?
說說自己的經驗 .. 小弟曾幫家人和女朋友家人組裝電腦....2顆梭魚硬碟....同樣40g , 同時買的...都是新加坡製....結果一顆剛format完就掛掉了 , 隔天拿去聯強 , 30分鐘後 , 測試人員拿了顆良品給我........MIC的 , 結果用到現在還是好好沒掛.....
主機板送修太多次 , 我忘了不少 , 最近幾次 , 是過年的時候 , 入手一塊AN7 , MIT的..結果開完機後 , 隔天在開 , 掛掉 ....原因是CPU風扇插座方面的控制有問題...同時使用8個月的nf7-s也送修 , MIC的...但原因是CPU插座零件有問題....而非主基板本身..(就是那個白白的CPU插座 , 孔對位有問題....會讓CPU針腳略歪....)
而其他MIT的A7N8X和MIC的NF7.....也沒出啥問題(那時候的華碩 , 用的電容還不錯...這塊MIC的nf7還很好超勒.....)
最近才是壞了一塊磐英的8kda3+....MIT的.....幾個星期前也掛了....目前的K8NSNXP.....MIT的 , 也用的好好的...
目前是因為MIC的佔市場上大多數 , 所以一但買到不良品 , 大家就自然而然想到MIC的品質差 , 比例問題 , 和 無聊的政治操作影響....
個人倒是覺得 , 產地或許有差 , 但絕不是主要 , 廠商的品管....才是最大的關鍵.........
就像最近討論GSC電容的這幾篇 , 有一位大大說了一個論點 , `不是GSC本身電容不好 , 問題在於規格.....` , 小弟不是學電子的 , 也不了解GSC電容品質是否真的很糟....但如果說是規格的問題的話....或許我們還可以朝這個方向來討論一下....
喔 , 對了 , 同規格的產品 , 產地所造成的價差 , 有讓廠商得到高獲利嗎....? 應該是沒有吧 , 但是成本卻可以差很多 , 或許MIJ的東西真的可以用比較久 , 可是 , 以現在電腦汰換速度 , 恐怕很多零件還不到壽終正寢 , 就被送出去了吧....再加上假如MIC , 等其他國家所製的產品 , 只要能撐過現在的汰換速度....對廠商來說 , 他又何樂而不為....
也就是說 , 三年後 , 就要送出去的東西 , MIC可以撐四年 , MIJ可以撐8年....那反正三年後就要汰換 , 何必於日本製造......再說 , MIC是否真的那麼糟 , MIJ是否真的那麼好 , 還沒使用過...都是未知之數......(雖然我個人的觀念也是MIJ比較好...但還是希望自己盡量理性一點判斷.....從價格 , 保固 , 網友風評 , 用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