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作者cerami
+1 非常同意您的觀點
不過很可惜的是,在國內的市場裡,「『服務』一斤多少錢?」....XD
收檢測費、組裝費都可以被說成「黑」了,
那樣美好的未來可能還需要一段時間努力。
想要走提高附加價值的路線,推出的產品應該也很容易被DIY族群拿來比較,
客戶一聽到DIY族群朋友的耳語,不就破功了?
客戶總認為砍完價格服務還不能縮水,因為他有花錢,所以服務是理所當然的,
比較好的服務需要比較多的費用,或是說「另外花錢買更好的服務」,現階段能接受的人我想還不太多。 
|
小弟以前服務的公司(在國外)每年可以賣上萬台電腦。除了賣企業以外﹐還有附設showroom賣給一般用戶。經營模式有點像賣汽車﹐客戶上門後都是跟門市銷售人員一對一在圓桌坐下來詳談﹐往往帶著一家人(有時1小時以上)﹐奉上一杯茶或香濃咖啡加些巧克力餅乾可以讓許多客戶產生好感。大多客戶坐下來後後其實想買電腦都是有動機的﹐而且用途並不是屬於膚淺的抓MP3﹐盜游戲﹐office, XP之類的東西。他們需要的是開導﹐因市場太複雜﹐並不適合一般只想買電腦當工具或完成特定任務的人。一般人想幹嗎﹐不外乎﹐把家裡拍的DV變成VCD/DVD﹐讓兒女能做功課﹐看股票﹐看新聞﹐給老同學寫email﹐玩游戲﹐電腦要好用﹐如果需要比較特殊訓練﹐例如教word/excel,公司也跟補習機構合作﹐有給學費折扣然後抽成。各位,了解客戶想做什麼﹐這才是服務﹗每個客人需求都不一樣﹐因此報價也不一樣。每個報價都是專屬的﹐客人會認為說﹐你花時間了解我的需要﹐就算我最後不跟你買﹐我也會建議朋友來。
台灣的市場實在只是在推貨。去NOVA﹐光華﹐就只聽到﹐先生﹐要不要參考﹐然後拿份傳單。毫無服務可言。
重點是﹐把"門市銷售員"或"打工小弟"變成"顧問"的時候﹐客人的感覺是不一樣的﹐專業也是不一樣的﹐階級自然也不一樣。到時候DIY﹐殺價的人都會自然從客戶群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