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news.chinatimes.com/Chinatim...0200254,00.html
2004.09.02 中國時報
桃南停水 果真無解?
吳憲雄
艾利颱風後桃園地區大鬧水荒,政府單位束手無策。然而,一定要等石門水庫原水濁度降低才能恢復供水,難道沒有其他方法應變嗎?
其實在九十年至九十二年桃竹地區大旱時,政府即在台中以北地區建立了清水聯通管網,可以做大區域水量調撥救急。其中包括擴建直潭第五淨水場可增加翡翠水庫供應板新地區水量,板新水廠可送桃北地區,桃北管路可通桃南地區。另為保護新竹地區穩定供水,尤以竹科用水,特別舖設了平鎮水廠到新竹第二淨水廠的專管,每日可送十萬立方公尺水量。並由鯉魚潭水庫淨水廠聯通到苗南地區,苗南地區亦設管通苗北竹南頭份地區,再由苗北永和山水庫東興淨水廠設專管直通新竹,每天可送水十六萬立方公尺。
在這樣的網絡下,從而連成北從翡翠水庫到南接鯉魚潭水庫之間,可在緊急時期相互調度支援的清水聯通系統,且這些系統均可正反互送。九十一年的桃竹地區枯旱即充分利用此系統而獲得疏解。桃南地區無水可用,在石門水庫原水澄清前,其實可利用上述聯通系統調撥應急。
現在各水庫都滿庫,並沒有水量不足的問題,因此,首先增加翡翠水庫供應板新的水量,由現在每天二十萬立方公尺增加為六十萬立方公尺;次將板新水廠供板新地區每天一百五十萬立方公尺水量,抽調二十萬至三十萬立方公尺到桃北地區,再聯合桃北的大湳及龍潭淨水廠,壓送二十五萬到三十萬立方公尺水量到桃南平鎮水廠。
另外新竹地區雖原水充沛,但受限於淨水能力,在寶山淨水廠擴建完成前,只能勉強供新竹地區每天四十三萬立方公尺用水,但可由永和山水庫東興淨水廠,將現在每天送新竹三至五萬立方公尺補充用水增加到每天十五萬立方公尺,則新竹地區即可經新竹第二淨水廠,每天壓送十萬立方公尺的水量到桃南平鎮淨水廠。如此平鎮淨水廠即可不需使用石門水庫之濁水,可獲得每天三十五萬至四十萬立方公尺之清水。
以桃園南區目前每天需水約五十三萬立方公尺而言,經由翡翠、桃北、苗栗及新竹地區的緊急撥調水量後,雖不能立即恢復全面供水,最少可做到停一供一或停二供一之能力,不致陷桃南地區人民要受連續十二天完全停供水量之苦。另外亦可以緊急徵用平鎮附近灌溉用水水源,架設臨時抽水設施抽取可用水量補充。
水是人維生重要物質,不可一日或缺,連續十二天的停水,實已超過人的忍受能力,莫怪地區用戶強烈反彈。其實像九二一大地震,台中地區供水系統包括石岡壩及原淨水廠全毀的情況下,當時的政府都有能力在地震後的第十天,即運用沒收水權調撥水源的緊急措施,恢復大部份地區的供水。
而這次桃園缺水事件,如果政府主其事者能充分掌握水源狀況,加上瞭解有效利用既有的供輸水系統能力,應該可以做更好的更有效的應變措施,無需使用戶忍受長期無水之苦。而將無水可用的責任推給石門水庫原水濃濁或第二取水口未能完成等,這正是政府緊急應變能力不足的表現。
(作者為水利技師,曾任經濟部水利署副署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