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作者gggg0119
舉個例來說..
當PIII 1G的時代來臨時,早就有跟40寫燒錄器GE4 MX440顯示卡搭配的能力..
但是那時候是以8寫~16寫為主流..TNT2~GE2為主流來搭它
當處理器突破到P4 2.0G時
照理說燒錄機已經有搭配到52寫和ATI9800 XT的能力了。
偏偏那時候是24寫~40寫..GE2~GE3的產品..
當處理器又突破到P4 2.4~3.2G的能力時
這時顯示卡可算是完全的跟上了(R800,GEFOECE6800)
但是DVD燒錄器還只在4X+-~8X+-RW 24~40CD-RW僅僅的能力而已
應該有搭配16+-RW 52CD-RW 52-ROM D9的能力吧!
可惜...這產品也很少見.....明明處理器可以很順利搭配的的週邊產品...怎都會出的比較晚???
|
我想是成本的問題吧,
因為CPU和光碟機(您舉的大部分都是燒錄機的例子。

)
CPU和光碟機的領域不同,
一個是半導體或IC之類的電子領域,
一個是光學領域,我想這方面是比CPU那方面的還難突破,
不然您看,藍光、紙光碟還有各式各樣的儲存技術早已經出爐,
但是礙於成本太高和光學技術難以捉摸,
所以目前還沒有辦法像CPU那樣子輕易地打入家庭市場。
(當然某些經濟因素也有啦)
同樣的例子也反映在Monitor一樣,
超薄型LCD和電漿技術早就有實品出來了,
但也同樣地無法打入一般市場。
再一個例子,藍芽無法像紅外線一般普及不也是受限於成本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