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作者taitongtan
不過除了一片紀錄片之外
訊源品質還挺不錯的說
而且是一般電影 不是動畫
如果流量提升到2000以上
Quantizer也大概只降1單位左右
如果設定Quantizer的MAX值
整部影片就變成CBR了 orz
|
怎麼會是 CBR 呢? CBR是固定流量...也就是容量可以預測
反正一秒流量就是那麼多...總共幾秒乘一乘就算出來了
因此從頭到尾同一流量對付靜態場景可能嫌浪費...動態場景可能嫌過少
所以 CBR 流量不夠高時碰到動態場景馬賽克就出來了
就像 VCD一樣永遠的 1150
但如果從頭到尾都是 Quantizer=1 就是叫做 CQ(固定品質)而不是 CBR
所謂固定品質就是根據畫面品質決定要壓多大...複雜就流量大,簡單就小
如果沒壓過...CQ你可以預測容量嗎?
所以在 1-PASS 時 XVID 就是以 CQ(固定品質)模式
Quantizer=2 先掃一遍影片然後將結果紀錄起來
在 2-PASS 時再依據你所給予的設定根據紀錄作 VBR 壓縮
如果你輸入的容量大小是小於 1-PASS 的結果...
那麼Codec會自動偵測...把靜態場景的 Quantizer 提高...這樣容量就降下來了
如果你輸入的容量是高於 1-pass 的結果...那麼從頭到尾都沒的討價還價
自然從頭到尾都是 Quantizer=2 品質壓縮
所以人家才說...如果是要壓最高品質不計容量
乾脆用 CQ(固定品質)模式設定 Quantizer=2 壓縮...只要壓一次就好...
不需用 2-pass 浪費兩倍時間
...這樣你懂了嗎?
提外話:
你不覺得 RM 跟 RMVB 的畫質差很多嗎?
RM 就是 CBR 壓縮,RMVB 則是 VBR 壓縮
引用:
作者taitongtan
一般紀錄片DVD2AVI顯示hybrid(NTSC和FILM交錯顯示) interlaced與progressive交錯顯示
這種訊源比較好的處理方法是直接deinterlaced就好了嗎?
還是都不要處理
我看doom9的方法似乎都有缺點 畢竟先天不良
不知道一般來說哪種處理方法比較能讓人接受
|
這問題就由 Shade 兄解答吧
http://forum.pcdvd.com.tw/showthrea...threadid=225820
引用:
作者Shade
d) Hybrid, Mixed 混合 24p/30p
在動畫 DVD 上面常見,例如片頭是 30fps progressive,每一張都沒有交錯,本篇卻是 24fps progressive,五張之中有兩張交錯;或者是 CG 的部分 30p,其他部分 24p。
做成 AVI,AVI 只能用一種 fps,所以可以分開做的話分開做,把 24p 和 30p 的部分分成兩個 AVI,例如片頭 30p 一個 AVI,本篇 24p 一個 AVI。如果不好分開,例如幾乎都是 24p,只有中間 CG 的部分 30p,只好強制 24p 做下去,這樣 30p 的部分會頓,不過也沒辦法了。
e) Hybrid clip, Mixed, 混合 24p/30i, 混合 24p/48i, 混合 xxx/xxx .....
例如部分 24fps progressive,五張之中有兩張交錯,部分 30fps interlaced,每一張都交錯。
很難處理,大家各顯神通
f) Hybrid Frame
一個 Frame 之中,部分交錯,部分沒交錯。
例如有些影片的字幕、工作人員名單是 telecine 之後才 overlay 上去的,造成背景畫面沒交錯,前景字幕卻是交錯的。
做自適應去交錯。
g) 其他亂七八糟的型式
例如錯誤的 DVD mastering、剪接的時候少掉一張 field、圖場顛倒.....等等。
各憑本事
|
註解:
"各顯神通""各憑本事"就是要你手動 IVTC 啦^^"
懶得話就從頭到尾做自適應去交錯吧(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