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原聲帶專輯名稱:Hedwig And The Angry Inch (搖滾芭比)
樂評人:鄭明旻
(資料來源:
http://www.mtvchinese.com/Music/Rev...212/10/573.html)
追尋自我與追求自由哪個重要?「搖滾芭比」這齣戲將這樣的糾結迷思表現得淋漓盡致,原始且不經修飾的表演形式,讓憤怒與激情更具粗暴的衝擊,十足龐克精神包裝,加上70年代復古色彩的片頭設計與一些幫故事主題進行辯證的狂想線條動畫,電影版的「搖滾芭比」就像是一齣用龐克搖滾表達自我情感體驗的行動劇,沒有華麗排場,只有排解不完的狂野情緒,還有對世故社會的冷冽抨擊。
影片描述一個從小對存在於自己內在的另一半感到好奇的少男Hedwig,為了要嫁給美國大兵,遠離柏林圍牆而去變性,未料變性手術失敗,大致上變成女兒身,卻殘留一點點男性象徵,之後在肯薩斯結識少男Tommy,就在兩人逐漸變成絕佳的創作夥伴與情侶時,少男卻棄她而去,還搖身成了搖滾巨星,Hedwig遂組成一支帶有斯拉夫色彩的樂團,走訪變裝皇后酒吧,而他從變成不完整的她的故事就在一場又一場的稀落聽眾中揭露。
「搖滾芭比」的兩位創作靈魂-劇場界出身的John Cameron Mitchell與搖滾樂界出身的Stephen Trask(曾與Debbie Harry、Joey Ramone、Green Day同台)是在飛機上偶遇閒聊之下孕育這個被世界所忽視的搖滾歌手的故事,兩人與Trask所組的樂團Cheater就帶著這故事走唱紐約Soho區的龐克樂變裝皇后酒吧,口耳相傳之下,故事登上外百老匯舞台,瞬間橫掃傳媒與劇場圈。
就跟「Tommy」、「Rent」這些以搖滾樂撼動百老匯舞台的戲碼一樣,「搖滾芭比」透過搖滾樂的情緒因子激爆舞台劇的戲劇性格,字裡行間滿佈對現實世界所謂的傳統與真理的質疑、不滿、憤怒、挑釁,全都在龐克樂架構的園地進行一場非常放肆的宣洩,開場的"Tear Me Down"流暢琴音與搖滾勁道匯聚成龐然的情緒,搖滾樂的叛逆性格極致呈現,帶出主角針對世俗二分法的強烈質疑與不滿,也提出'爭議'與'對立'相互依存的觀點,傳承滾石合唱團藍調搖滾味道的迷思小品"The Origin Of Love"算是此戲的重要題旨,以戲謔的寓言撥開性別謎團的源頭--寂寞,調點鄉村民謠藍調搖滾口味的"Sugar Daddy"撕裂色慾狂底層的控制慾望,哀傷迷惘與輕快瀟灑情緒交錯的"Wig In A Box"道出變裝女從悔意與無奈裡慢慢走出歲月陰霾的百樣心情,由鋼琴主奏帶出的絕佳酒吧藍調氣氛小品"Wicked Little Town"描述不被世俗所接受的淪落人患難與共的失落感。
整張原聲帶聽下來,一則從變性歌手的故事逐漸開展成一段挑戰傳統的悲歌,不但聽見了龐克樂的狂妄,還有真誠到讓人椎心肝的藍調,末尾的"Midnight Radio"則是創作者向Patti Smith、Tina Turner、Yoko Ono、Aretha Franklin、Nico向這些勇於改變並進而獨當一面的搖滾女性的崇高敬意。宣洩之外,「搖滾芭比」掏出了龐克樂最赤裸的靈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