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Originally posted by LukeLo
RV250/RV280系列我只用過一張,是PowerColor R9000Pro 64MB,清晰度蠻糟糕的,1600*1200 60Hz就已經可以看到3mm長的拖影,85Hz更是字體整個虛掉,只能給個C級。
|
當初那張可是有名的地雷卡呀(2d)

技嘉9000pro當初評價好像還不錯耶…算了,現在這都是過去式了,
拿張隨手可得的9200/9200se或許比較有意義
引用:
順便補充,我跟Edsel大大借過他從日本帶回來的BBA Radeon 32MB SDR PCI,清晰度也是蠻慘的,1600*1200 85Hz完全虛掉,1280*1024 85Hz開始糊,所以還是C。
另外在Edsel大大家也看過BBA Radeon 7200 64MB VIVO(Made In Canada當初八千多元的初期版)接Philips 201P的表現,1600*1200 85Hz有些小糊,1280*1024 85Hz整個畫面會抖動,75Hz就抖得比較輕微,所以清晰度等級是B-。
坦白講我覺得ATi的清晰度,只有在對上TNT到GF2時有優勢,而且還要搭配17 " CRT。大尺寸CRT的使用者,matrox才是真正的清晰度之王,G200就可以把Radeon 7000/7200打得滿地找牙,G400就完勝了,不用祭出G550。
話說回來G400的清晰度也有被過度神話的現象。我沒用過G400max,但用過兩張G400,還都把RAMDAC超到max的等級,但是其中一張G400 32MB DH(Made In Ireland)在1280*960 85Hz就看得出來清晰度比G550差,另一張G400 16MB SH(Made In Thailand)1280*960 85Hz有比較好,但是1600*1200 85Hz還是輸G550,所以對於G400的清晰度表現,頂多給個A-,B才是比較正確的評比。
之所以會過度神話的理由很簡單,大部分的使用者都是用17" CRT,就算是21"/22" CRT的使用者也未必會開1600*1200 85Hz,也不會像我和Edsel大大一樣有怨念喜歡兩張卡接到同一顆螢幕直接切換input來AB Test。
|
我這邊有"一些"老卡耶……不過NV的老卡LukeLo可能沒興趣了吧
(有一張裝上去自動近視度數上升500度的耕宇Riva 128ZX喔!)
而且最新的也是ELSA 721(Ti200)而已……(我猜應該還不錯啦,是GF3公版的)
倒是像ATi的RageIIC、Rage 3D Turbo、Rage 128(Xpert128)、Rage Fury Maxx(dual Rage 128 pro)、
Radeon 64MB VIVO/32MB、Radeon7500、Radeon 8500LE(以上都是BBA)
已經差不多涵蓋Rage各世代和R100、R200家族了
假如那天有空倒是可以來寫個ati overlay演進史


(因為,
Rage IIC的overlay事實上是非常糟糕的,後來的rage、r100/200系overlay上也有些微的不同)
引用:
可能有人會發現到上面的優點列表中怎麼沒有雙螢幕?這是因為我個人覺得nView比matrox的雙螢幕好用。nView功能強大切換顯示模式不用重開機,而且功能又多又好用,所以我並不覺得Parhelia/P650在雙螢幕應用上有什麼優勢。
|
雙螢幕移至這篇討論吧,畢竟您上次也打了一大篇了XD
http://forum.pcdvd.com.tw/showthrea...threadid=316868
引用:
至於那個XGI,就算不論3D,影片播放與一般桌面使用的缺點我可以列出八九個,就不要寫出來荼毒大家的眼睛了,反正很鳥就對了,除非想收藏(收起來藏起來),不然不要浪費錢。
|
呵呵,S3 delta chrome是想龜到什麼時候呀X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