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ster Member
|
伊底帕斯王的逆行結構
實際上狄克對預言看法會讓我們聯想到希臘悲劇《伊底帕斯王》,這故事恰好與
《關鍵報告》相反,並非是預先知道預言改變了悲劇,反倒是預言的被告之推動了預
言的實現。神諭預言底比斯國王剛出生的兒子將會犯下殺父娶母的逆倫大罪。國王決
定將新生兒遺棄,執行任務的牧羊人卻因心軟而將他交給另一位牧羊人。這位牧羊人
將嬰兒獻給柯林斯的國王收養,他卻在長大後依然被預言犯下殺父娶母之罪。為了逃
避命運的安排,伊底帕斯只好自我放逐,不料在半路上誤殺親生父親。接著因為解開
人面獅身之謎,解救了底比斯王國,而在人民的簇擁下迎取了剛喪夫的母親。當他最
後發現自己犯下弒父娶母之罪時,伊底帕斯王刺瞎了雙眼,自我流放。
伊底帕斯王的不幸正在於他事先知道預言,如果他不知道預言,或許他就不會自
我放逐,也就不會發生殺父娶母的慘劇。但如果我們小心地攤開電影《關鍵報告》,
我們會發現事情還不止於此,它簡直就是《伊底帕斯王》的逆行版,不但構成預言的
推力相反,連劇情也有鏡像式的對應現象發生。
與希臘悲劇相反,實際上,安德頓是因為了報喪子之仇,才被預測將犯下罪行。
在這裡,逃避殺父與為子報仇的動機是完全相反的。而不所不在伊底帕斯王逆行結
構,在安德頓與他的長官拉瑪之間,又以更細緻方式被呈現。犯罪防治局長拉瑪待安
德頓如親生子,但為了保護自己在局裡的地位,他只好佈局設計安德頓。因為安德頓
追查關鍵報告的行為將致使預防犯罪的美夢告吹,犯罪防治局將因此被撤銷,從而間
接導致弒父的悲劇。因此,父弒子的逆倫動機,才是電影《關鍵報告》的宿命推動
力。此外,若不是為了追查安莉麗芙案,安德頓也無法揭露拉瑪謀殺預視先知母親的
秘密,被預言犯下謀殺案的命運也不會大逆轉。由於拉瑪視犯罪防治局為他自己的小
孩,為了阻止安莉麗芙將三位預知先知領回扶養,於是暗殺了小孩的母親,因此殺父
娶母的悲劇在這裡變成了弒妻奪子的陰謀。
未來視覺化的警訊
我們注意到,在電影裡,安德頓並非是基於贖罪心態才刺瞎雙眼的。反倒是為了
解救自己的命運,為了逃避無所不在的眼珠掃描,他才自己的眼睛換成他人的眼睛。
也是透過被挖出來的眼珠,安德頓的老婆才能通過層層關卡,將他從監牢裡救出來。
實際上,眼睛在電影中扮演著多�**臛諈漕丹漶A它是視覺化的來源,是身分確認
的樞紐,也是先知預言的依據;在未來世界裡,視覺化主導一切發展。虛擬互動****
透過眼珠掃描來確認推銷身分,辦案蜘蛛一樣依賴掃描眼球來尋找罪犯;預視先知看
見未來即將發生的事,警察與檢察官以螢幕來辦案,司法部的丹尼威妥則透過影像差
異而發現關鍵報告的存在。眼睛既是未來世界的象徵,也是劇情結構的暗喻,它是預
言救贖的來源,也是社會監控的依據。
而「不戴眼鏡我簡直跟瞎子一樣」這句話,也暗示著視覺與科技的關係。唯有透
過科技(眼鏡),我們才能看得清楚,否則我們就是瞎子,無法預防任何犯罪。但難道
真的眼見為信嗎?如果這個觀點成立,電影《關鍵報告》將全盤崩解,因為質疑視覺
的可靠性才是關鍵報告的價值所在,因為可見也代表著可被模仿。因此拉瑪藉著模仿
影像來魚目混珠,從而逃避了警方的追逐。所以當安德頓第一次碰到亞嘉莎時,忽然
甦醒的她,緊握安德頓的手說:「你看到了嗎?」,涵義也在此----你真的看到了
嗎,你以為你看到的就是真的是一切了嗎?
成為關鍵報告的科幻評論
如果說電影《關鍵報告》提醒了我們視覺化的問題,我們不免也要做一個後設的
預言,是否它也是關於科幻文學命運的關鍵報告。自從第一部科幻電影《登月之旅》
(Le Voyage Dans Lune)於一九零二年出現之後,這一百年來,科幻電影不斷地擴
張它的領地,科幻影迷的人數逐漸超越科幻文學的閱讀人口,票房說明一切。不少人
可能看過《魔鬼總動員》,卻很少人讀過名為《We Can Remember It For You
Wholesale》的原著短篇。作為《魔鬼總動員》、《銀翼殺手》與《關鍵報告》的電
影原著作者,狄克擅長在小說裡探討哲學,《銀翼殺手》討論生化人情感真實性的問
題,《魔鬼總動員》則談人格同一性(personal identity)的困難。但這些思考在電影
中都退居幕後,《銀翼殺手》之所以迷人,多少也與米德(Syd Mead)設計的未來城
市的唯美頹廢風格相關;至於《魔鬼總動員》,則是被歸類在阿諾的魅力系列之下。
實際上,這與公眾風靡《駭客任務》的類型電影,卻缺乏耐性閱讀始作俑者吉柏森
(William Gibson)的小說《神經漫遊者》(Neuromancer)的狀況是類似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