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jor Member
|
6、如果我的結論是錯誤的,“英語不是芝麻是西瓜”,那就希望教育界的人大代表或政協代表,在開人大會議時提個提案,請求把英語列入第二母語,因爲只有這樣,才有可能真正學好英語,學生也可以在無意識環境中學好它。但當今世界,美國以其強大的經濟、軍事、科技成爲世界的唯一超級大國,在其對外實行經濟擴張、軍事入侵的同時,一直在不斷謀求文化入侵!當然如果你們不怕漢語成爲一種弱勢語言的話。
7、理工科學生英語過級,改成學生過發明專利
一個國家如果沒有創新。就沒有希望,一個國家如果一直學習別人的東西,不可能有自己真正的知識産權,永遠只能當二流,如果把理工科學生英語過級,改成學生過發明專利,那結果會是如何呢?全國上下都在發明創造,都在創新,如果按百份一專利轉化率來算,平均一個新工廠提供50人的就業機會來算的話,學生自己就可以解決50\%的就業,到處都是學生老闆,這種效果的示範作用是任何說教都無法替代的,中國還怕沒有自己的知識産權。還怕沒有自己的品牌嗎?中文系的學生英語過級可以改爲寫出一句象“山雨欲來風滿樓”之類經典的話,或一篇小說,那我們的精神食糧會匱乏嗎?我們的電視劇會那麽無聊嗎?音樂專業過級改開專場演唱會等等。
8、聽說北京市爲了迎接2008奧運會開展“市民講英語活動”,還是不要搞爲好,中國現在政策制定者最大的毛病在於,一個政策的制定不知道在執行的過程中有多大的變形量。看起來政策個個好,最後執行的時候都變了樣,原因就在於政策制定者的前瞻性和定量分析的水平不夠。迎接奧運會不是靠說多少英語就可以辦好的,而必須扎實地做好各項工作,而不是表面文章。如果一定要叫大家說英語,我看三句就夠了。
1、HELLO 。2、WELCOME TO BEIJING 。3、CAN I HELP YOU ?
9、大學主要的任務還是培養學生,最近北大在搞改革,如果外部大環境沒有改變,靠自己改自己,永遠是改不好的,最多只會小打小鬧,清華,北大的學生腦袋是全世界一流的,可惜被他們培養成什麽樣子的人才啊,真是國家的悲哀。現在教育界是最不思進取的行業,因爲沒有一點壓力,也是腐敗最公開化的地方,看看那些學校領導,拿學生交的錢,整天吃喝玩樂,可以合理合法地報銷。大量的錢可以隨心所欲地花,不要經過任何程式。教育到了這個層次,如果再不改革,很難想象會發生什麽。如果教育主管部門一下還不知道如何改,那就學習小平同志提倡的搞特區試驗。首先選清華大學(只要以學生爲中心,任何改革對學生都是有益的)。因爲理工科的標準大家比較一致。全部清華大學的教師員工下崗,包括學校領導,在全世界公開競爭,實行全員聘任制,年工資20萬不夠,那就50萬,每年20\%教師淘汰制。一流的學生必須要有一流的教師。對於清華大學做到這一點並不難,教育部再給一點錢就夠了,一部分的錢用於教師的安家費,每人20萬不夠,那就40萬也可以。成立以兩院院士爲主的專門學科委員會,對教師的業務水平進行嚴格把關。如果改革做的好,真正的世界一流大學只是時間問題。
__________________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