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jor Member
|
現在都是自費上學,如果你是學生家長,交了那麽多的錢,學的就是這個東西,有何感想!
大家知道,學習語言有兩個主要因素,一是外部的語言環境,二是年齡。一個美國的學生,從小到大,英語不離嘴,在這樣的環境下,讀到高中畢業,能看懂報紙就算高水準,中國的學生在外部的語言環境和年齡都很不利的情況下,如果要達到這個水平,大家算一下就知道,我們的學生需要花多大的精力和時間。
由於英語考試,浪費大量學生學習專業課的時間,使中國現在的大學教學質量與日俱下,已經接近世界高等教育的最低水平。
研究生培養,博士生培養也是唯英語論。對於考研者來說,英語具有一票否決的作用,它早已成爲考研遊戲的前提。而且,隨著競爭者日衆,它的難度也不斷水漲船高。具體地說,一個報考中國現當代文學甚至中國古代文學專業的考生,如果英語不達所謂“國家線”的話,即便專業再優異也是白搭。相反,專業平庸,英語成績突出的考生,卻往往成了錄取的亮點。每一年的碩士研究生錄取結束之後,常常聽到老師們十分遺憾的感歎:某某同學專業優異,此次英語稍差而無法招納門下。即便有個別幸運者在英語距線一兩分的情況下,經導師多方奔走“拉”了進來,但補那一兩分之缺須數萬元,窮學生背著沈重的債務,又如何專心學業?想招的學生因爲英語趕不上要求的水準,招不進來;而英語能力強,對專業瞭解膚淺,也無心專業的學生卻脫穎而出擠上門來,這是太多中國導師的尷尬。以至於,有些“迂執”的老先生們發出這樣的牢騷:不用什麽招考了,直接到英語系找兩個來就是。老先生們的牢騷還沒有說出之前,精明的考生們早就在利用他們的優勢了。太多英語系的專科、本科畢業生,在對所報考的專業知之甚少,甚至此前一無所知的情況下,憑藉英語專業優勢擠進去堂皇讀之。而以我所見,這種情況在博士生招生中更是見怪不怪。大學英語系講師、副教授在沒讀一天中文的情況下,利用幾本文學史考中文系博士似乎成了一種時髦。他們都即考即中,甚至個別人中文專業課程只有五十幾分,但憑 “強大”的英語專業優勢一樣鶴立雞群,真讓那些在專業領域兀兀窮年者,羡慕、氣憤、傷心、無奈。 ,真可悲啊。
三、不懂教育規律,人才選拔如同兒戲,這又是教育官僚們的“傑作”,諾貝爾獎只能與中國說byebye
大家都知道,美國中小學校的基礎教育很差,爲什麽出了那麽多諾貝爾獎獲得者?
而中國政通人和,從上到下無不重視教育,加上中國人勤奮聰明,爲什麽出不了一個諾貝爾獎獲得者呢?
__________________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