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Originally posted by 半瓶醋
搖醋影評-末代武士 The Last Samurai
導演:愛德華史威克 Edward Zwick
編劇:約翰羅根 John Logan
演員:湯姆克魯斯 Tom Cruise
渡邊謙 Ken Watanabe
加藤小雪 Katoh Koyuki
真田廣之 Hiroyuki Sanada
查德林伯 Chad Lindberg
音樂:漢斯季默 Hans Zimmer
評鑑星數:****
影評:
BY 半瓶醋
某方面而言,【末代武士】和【與狼共舞】像是一對巒生兄弟般,同樣是失去生
命意義的軍人,同樣在異族的部落中受到接納與認同,也同樣在異族中找到紅粉知
己,只不過【末代武士】在排場上更大,戰爭場面更火爆,也更膚淺些。
由於曾經屠殺手無寸鐵的婦孺而內咎的美國上尉歐格仁(湯姆克魯斯),接受了
日本明治政府的征召,負責指導當地的新兵使用新式槍砲,然而在一次準備不夠充分
的戰爭中,日本舊武士打敗了新兵,歐格仁不幸遭到俘虜,在俘虜的期間,武士勝元
(渡邊謙)為首的傳統武士卻讓的讓歐格仁重新發現了人生的目標。
導演愛德華玆維克的敘事處理方法還是有如前作的真愛一世情般──浪漫的一蹋
糊塗,卻缺乏正當的理由�***中對於「武士道」的解釋,只用了湯姆克魯斯在片中的
自白:「永遠也無法了解。」一筆帶過。而對於史實與當地日本的民情局勢也欠缺深
度的探討,只是片面的將「武士」的大敵──槍砲與無德之人與影片中的反派政府軍
劃上等號,反角必定是滿臉橫肉又膽小怕事,而正派當然就個個瀟灑倜儻,武士的慷
慨就義足以讓敵人們敬佩跪拜,連小村落與大城市的視覺效果也有如天堂與地獄(越
講越像是本國的舊式政宣電影「梅花」)。倒不是【末代武士】選角不當或是沒有專
心研究史實,而是導演根本志不在此,【末代武士】與其在探討武士道,到不如可以
說是拿明治時期的日本來做男兒情義故事的舞台罷了,歐格仁上尉這位角色其實從頭
到尾都並沒有真正了解勝元或是他背後所代表的「武士道」,只不過是為了「保衛他
所喜愛的」事物而與其並肩作戰,一切就在如此簡單的邏輯之下一筆帶過,至於武士
們的迂腐與最後天皇簽訂條約為何就是沒有武士精神等問題,當然全都被正當或污名
化了,因為鄉村的美好,武士的堅持就是美好的,因為提倡條約的人沒有道德兼且腦
滿腸肥,他們的主張就全都是錯的。
排除這些嚴苛的批判,末代武士仍是一部好看的電影,愛德華玆維克在片中用了
許多沉默的留白來鋪陳情緒,許多像日本時代劇致敬的場面也相當精采,人物的對話
雖少卻耐人尋味,足見編劇約翰羅根牽動情感的功力之優異,漢斯季默的音樂更是足
以讓人感動的渾身起雞皮疙瘩,唯一可惜的是,除了情感的牽動之外,這部電影的人
生教訓(Prmise)似乎還是太過小兒科了。
|
看了很多篇半瓶醋的影評 這一篇到讓我想要說些什麼
當然 電影是因個人觀點不同而有不同的視野 我的立基點也只是我的感覺
無意批評
我覺得 片中對武士道的闡述部分定不僅於阿湯哥那簡短的自白
反而是由所有亞洲演員共同堆砌出來的 包括小雪
在這些演員的表現中 武士道的精神傳達的遠比阿湯哥來的有張力
而且因為影片中角色的關係 甚至包括到君臣--勝元與天皇 勝元與他的部眾
父子--勝元與其子 夫婦--不用多說吧 手足--勝元的部眾間
而另一方面 也由於武士道涵蓋層面的廣泛
使得片中對武士...或許可以稱之為男子氣概 的豪氣與情義層面有著較多的著墨
在這個部分 我相信編劇有呈現出必要的深度
小孩的年紀太小 不能理解武士道的沉重(我記得是這樣吧)
同樣的 歐格仁來自異邦 也不能理解
再一方面 片中五是與洋槍洋砲的對立 我覺得比較偏向於象徵性的手法
重點則在於各自代表的對象
武士道--傳統
洋槍洋砲--現代
再加上與之關聯起的人物 就附加上更多的意義
懦弱 俠義 驅利 重義
而若說所謂現代化是一場比賽 一場必須參與的百米賽跑
參賽者只是被迫必須參與 全然無法考量他準備好了沒
那勝元則市拒絕起跑的人 但日本卻在大隊接力的比賽中 試圖獲得理想的排名
在這樣的背景下 糾葛必然產生
而最後眾官兵向勝元跪拜 我覺得也是一種覺醒 一種對武士道的詮釋
就像一開始時 勝元砍掉老友的頭 讓他暢快離去的意思
對於忠臣 勇將 以及自己位置與身分的掙扎後 所滲透出來的一絲歉意與敬意
但若要講起敗筆 我則堅信是日本天皇最後抒發感想的宣示
用英文講 不自然也沒力道
而結局部分 我也懷疑 歐格仁在回到小村莊之後
迎接他的究竟是平靜
還是不想見到 不想感覺 卻勢必存在的結束與凋零
這部分 看過魔戒三的人應該也不難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