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Originally posted by phager
你要這種"假的包圍感"
只要把後方聲道 用轉接線 再接上一支喇吧. 擺在後方中間就好了.
只要你高興. AMP也撐的了(甚至弄個2~3台AMP來玩) 或是加接主動式喇吧.
要個接10支 20支 都沒問題.
恕小弟說句不中聽的:
這樣玩 真的是等而下之.
多聲道 就是一個聲道 就要有一個獨立的原始音軌.
不是在那邊 比喇叭裝多的.
如果原始錄音是5.1
那後中的聲音 應該也是會出來的.
原始2聲道的錄音 難道音場中間不會有聲音嗎?
難道 還要在中間加一支喇吧嗎?
你在電影院聽的很爽.
只是環境&器材的等級差太多了.
和有幾支喇吧沒有關係.
開包圍聽二聲道會變好.是因為補上了中音.
一般的5.1組合 中音普遍是不足.
後聲道通常是全音域單體(接近中音單體).
剛好可以補一點中音.
|
你說的我明白
尤其重點是那句開包圍聽二聲道會變好.是因為補上了中音.
但我講的包圍感純粹就是包圍的感覺
不是定位準不準或中音足不足的感覺
我也沒說包圍感就是好聽
大家可以不必為了我說包圍感肯定是會比較多而動筆.
也不用刻意分假包圍還是真包圍感
那是我們對這詞的解釋不同.
包圍感就是包圍感,而不是好聽感.
你認為每一聲道都獨立發音才有真包圍感
我是認為一道圓形音牆對我發音即有包圍感.
我知道很多人排斥把前聲道複製到後聲道的方法
但這種方法確實就是被廠商作了出來
也確實有人會想開這按鈕
正不正確我們都知道,想不想開真的看個人.
我是覺得電影院若不用混音的方式
而是有幾聲道就用幾顆喇叭的話
效果會沒混在多顆喇叭好
同樣的在電腦喇叭上
有硬體來處理高於5聲道的其他聲道
效果應該有人會喜歡才是
還有我覺得硬體若有支援後方聲道混到後中聲道
應該不會跟把後方聲道用轉接線再接上一支喇吧擺在後方中間一模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