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Super PI:
雖然個人強調過Super PI對近代CPU的不適用性, 但並不否認它過去的贡獻與價值. 有人也許質疑為何日本人獨鍾Super PI, 有以下幾個原因:
1, 日本人是出了名地"愛用國貨", 這種國民性同樣反映在Super PI及WCPUID上.
2, 這是日本PC玩家的一種傳統.
3, Super PI已是日本極端超頻界 (Extreme Overclockers) 的一個遊戲規則 (Game Rule), 他們故意延用Super PI的粗糙性, 使得各玩家必需在超頻效能有大幅提昇時才能多獲得一分 (即秒). 這是一種競技, 一種Sport.
國內玩極端超頻者有如鳳毛麟角, 一般超頻者多以實用取向, 不像那種曇花一現地爽個30來分鐘後, 還要留一堆爛攤子等著收拾, 而且又很危險傷身的超頻. 如果繼續已粗糙過時的Super PI來判斷比較效能, 容易產生誤判而被誤導.
例如目前有些網友質疑在相似系統間為何Super PI 32M起始第一輪測試的完成秒數差那麼多? 殊不知Super PI 32M測試前會在該軟體所在目錄的硬碟內迅間產生數個16MB暫存檔, 因此硬碟速度快者較佔優勢 (如用RAID0與一般IDE比較), 像這種非直接因素影響成績的現象, 即是造成一般玩家誤判的一例.
另一有趣的例子是有些玩家以為在Windows Server 2003下測Super PI成績會優於在Windows XP所得的結果, 是因為Windows Server 2003的浮點運算比較強

. 其實那只是WinServer03的Memory Management Policy較適合Super PI運作的現象. 我們只需在WinXP裡將System Properties->Advanced->Memory Usage由"Program"改為"System cache"設定後, 就有如在WinServer03測時一樣的優勢.
其實上述的Tricks在國外極端超頻界已不是什麼秘密, 歐美玩家如果一定要測PI多會採用較精確的PIFast, 只不過它的測前設定較煩複多樣, 一般玩家不易在同一個基準上做效能比較.
關於Prime95:
大家已對Prime95在Stability Test (Torture Test) and Benchmark的精確性與便利性 (One-Click operation) 有一定的任同了. 本人在此呼籲有意分享超頻成果及新品評測的網友能先附上一張穩跑Prime95 Torture Test 30分鐘 (這是目前歐美超頻界的做法, 約與Super PI 32M測試時間相當) 與CPU-Z (或WCPUID) 並列的截圖, 來取代過去"習慣"都以穩跑Super PI 32M來表示其系統組態的穩定性. 這樣至少證明這不是一個會被"秒殺"的系統, 相信後續測出來的效能數據會更有參考價值, 更能嘉惠其他網友.
以上謹供各位參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