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單個文章
半瓶醋
Master Member
 
半瓶醋的大頭照
 

加入日期: Apr 2002
您的住址: 松山~
文章: 2,446


【影史凝鏡】世紀經典•百大回顧之《大都會》

╭─────────────────────────────╮
   大都會 Metropolis
   導演 佛列茲朗 Fritz Lang
   1927年 德國 黑白
╰─────────────────────────────╯

---------------------------文•楊元鈴

每個世代的人都有他們對未來的想像,不論是基於對現實的恐懼,或是對
明天的期待,不同時代的人們總會以其當代的思考基準繪製各自的未來藍
圖。赫胥黎以《美麗新世界》預視資本主義過度發展後,消弭人類殊異性
的機械制式化未來;歐威爾則是以《1984》投射其個人對共產主義急遽擴
張所可能造成人性扭曲的恐懼;而佛列茲朗的電影《大都會》,則更進一
步將工業革命、啟蒙運動以來人們對科學、機械的崇拜加以檢視、質疑與
批判。

影片以具象的場景設計與空間建構創造出機械化未來世界的虛擬時空,運
用視覺藝術的立即效果,引領觀眾走入佛列茲朗的未來觀,在那樣一個奠
基於機械美學而創造的冰冷空間裡,佛列茲朗讓我們看到了:大量生產的
結果並非人人平等,反而是貧富差距的擴大與階級對立的日趨惡化,甚至
導致如片中發生的勞資對立與工人革命;機械文明的過度發展所帶來的也
並非更美好的明天,而可能是人性的泯滅,一如片中邪惡的科學家及其所
創造的機械人瑪麗亞。因此,對科學文明的質疑與檢視,也就成為貫穿《
大都會》全劇的主題思想。

就影片的敘事結構觀之,《大都會》巧妙地運用資本家之子與工人領袖瑪
麗亞交往的主線,將大都會中具有不同象徵意義的、不同層級的人、事編
織納入主題,高高在上、不知民間疾苦的資本家,代表了上層階級的剝削
與冷漠,行事極端的科學家則諷喻當代科學主義的偏執發展,象徵救贖力
量的瑪麗亞則被冠以聖母之名�***尾洪水沖毀都會城、眾人獲救一事,更
是運用了水的意象與聖經諾亞方舟的隱喻相互輝映,深入闡述本片的主題
意旨。

承襲表現主義的視覺風格,《大都會》充滿了佛列茲朗特有的影像風格,
強調光影的明暗變化、具有壓迫性的外在形物,及視覺構圖對人物所造成
的內在壓迫等,一再於影片中獲得印證,例如工人們於地下的工作場景,
佛列茲朗即以低調的打光和狹小的空間、擁擠的人群,不發一言、直接訴
諸視覺印象讓觀眾感受到此種生存的壓力。就如同佛列茲朗自己所言:「
我認為有一根線貫穿我所有的作品:那就是與命運或宿命的抗爭。」《大
都會》中不但人物面臨著個人生命與當代的對抗,群體與生存環境潮流的
對抗,視覺構圖上也不斷地利用線條、物體的幾合構圖造成影像概念上的
對抗。

此外,在鏡頭語言運用上,佛列茲朗使用深焦攝影與特寫鏡頭的交替,呈
現視覺意象上的表現風格。深焦攝影將空間的機械美學烙印得更為明顯,
資本家富麗堂皇的豪宅,大都會城中宛若巨大機械人的建築物,都在深焦
的拍攝技巧中一覽無遺;特寫的運用則用來強調人物的特殊性,表現主義
式的誇張演技,在特寫的驅近顯影效果更為顯著,同時也迫使觀眾不得不
感受主角人物所經歷的內心掙扎與恐懼。

未來派建築大師聖愛利亞〈St.Elia〉曾說:「建築是居住的機械〈Machine
for Living〉」,佛列茲朗於《大都會》中的空間調度即奠基於此,但影片
中一幢幢巨大、鋼鐵、冰冷的機械式建築,反而成為佛列茲朗藉以批判科
技文明壓制人性的最佳利器,透過視覺構圖與明暗光影的對比處理,所有
的機械產物成為人類生存揮之不去的陰影,佔據極大比例的生存空間而威
脅、壓迫人類的生存。影片中心性扭曲的上層階級與遭受生活迫害的下層
階級,在佛列茲朗的眼中,或許都是機械文明的受害者!

人的未來究竟會如何?面對未知的明天,佛列茲朗以視覺影像的論證,提
出了他對機械文明、資本主義過度發展的恐懼,但不論時代如何演變,人
們對不可知的未來再如何恐懼,或許就如同佛列茲朗藉瑪麗亞一角一再強
調的,只有懷抱愛與希望,人類才有更光明的未來!
__________________
現任駐腳地半瓶醋的youtube頻道

粉絲頁--半瓶醋愛講話

想參加別的投票活動請至--搖醋影評合集--投票活動總動員!!!
舊 2003-12-29, 09:09 AM #56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半瓶醋離線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