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單個文章
sswroom
Advance Member
 

加入日期: Aug 2003
您的住址: Hong Kong
文章: 308
[轉貼][教學]談手動IVTC

序:
24p的影像,轉成30i或60p的影像,我們稱之為Telecine或3:2 pulldown,反之,我們稱為IVTC(Inverse telecine)或3:2 pulldown removal。
隨著技術上的進步,IVTC不只作30i > 24p的轉換,現在也可利用IVTC把任何24p,30p,60p等的混合訊源製造出120fps的AVI檔。
容量可以比製成30fps的AVI還要細。

準備:
未進行IVTC前,建議做好以下的準備:
-安裝好TMPGEnc (現在速度最快最方便的IVTC工具)
-準備一個TMPGEnc能處理的訊源(用M2V解碼的話解出來的效果可能會不太好(Sequence不同))
-把顯示解像度設成1024x768x32bpp或1024x768x24bpp,原因是解像度過低,畫面底部會看不到,解像度過高,畫面便會不清晰。
-準備一個101鍵或以上的鍵盤和滑鼠,用細的鍵盤在方向鍵、數字盤和英文按鍵之間移動時會有點不便。
-準備一個放大鏡(軟體)給一些視力不太好的人用,因為IVTC Filter內不提供放大的功能

介面:
開啟TMPGEnc,載入影像檔,按下"設定"按鈕,按下"жЫレ詳細"(左數起第二個),滑鼠連按兩下"24 fps 化",便會跳出IVTC視窗。

左方的"xx fps"是指定IVTC處理完後的Framerate(做120fps的話可不理會)。
上方的依次為來源的縮細了的影像、來源的Frame Numgber(0a,0b,1a,....)、第xx個輸出畫面 和 用左方的framerate計算出來的輸出畫面編號。
下方是輸出的畫面(按滑鼠左鍵會令捲動軸閃爍,這是按下鍵盤的左/右方向鍵便會移至上/下一個輸出畫面。
按鍵盤的上或下的方向鍵會改變畫面的Deinterlace設定,但不建議使用,因為這方法不能用畫質較高的"適應"或"ヤЯф適應"Deinterlace方法。
另一個常用的簡化鍵是Ctrl-P,按下後會跳出一個視窗,要你輸入Sequence,它能看得懂的字元有:
"1" 把影像設成輸出
"0" 把影像設成不輸出
"2" 把影像設成複製(Copy frame) - 會變成前面的一個輸出畫面
" " 不作任何的改變


例子:在0a的畫面輸入"10100",便會自動設定為:
0a 輸出
0b 不輸出
1a 輸出
1b 不輸出
2a 不輸出
2b 輸出 (到了字串尾,便會跳回字串頭再重新)
3a 不輸出
...

鍵盤的空白鍵會把畫面設成輸出或不輸出
鍵盤的"C"鍵會把畫面設成複製或不輸出
     
      
舊 2003-12-20, 01:15 AM #1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sswroom離線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