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lite Member
您的住址: Coruscant
文章: 4,466
|
不管是什麼原因,妳已經或年過35歲,想要生或再生個孩子,建議妳:
懷孕前
胎兒器官形成主要在懷孕期的前12週,這也是他(她)最脆弱的時候。懷孕前做些準備,能讓自己在身心保持最佳受孕狀態:
1.婚前和孕前的諮詢,並先處理好內科疾病。以最常見的糖尿病、高血壓為例,糖尿病控制不好,可能會發生胎死腹中、巨嬰、新生兒異常等問題;高血壓則可能會使懷孕併發胎盤早期剝離、子癇症、肝腎衰竭等合併症。
或者像紅斑性狼瘡患者,應該在病情緩解穩定時懷孕;慢性腎病患者最好在腎功能沒有惡化時懷孕;其他像心臟、甲狀腺、血液疾病,都會因為孕婦生理變化而影響母體或胎兒健康。
德國麻疹抗體呈陰性的女性,先注射德國麻疹疫苗。
2.計劃懷孕前不要隨便服用成藥、照X光。看病時提醒醫生自己準備懷孕,開處方時才能避免用對胚胎有不良副作用的藥物。
3.放鬆心情。壓力是個看不見的討厭鬼,有時愈在意愈難如願。任職媒體資深編輯的蔡小姐40歲結婚,很想生小孩,算排卵期、吃中藥、勤運動,甚至提早吃孕婦專用奶粉,月經還是準時來,「好朋友變壞消息,那陣子見紅就想哭,」兒子卻在某次她算定錯過排卵期、沒有壓力的纏綿時候悄悄著床,讓她在42歲圓了母親夢。
許多伴侶是在遠離工作,放鬆度假後傳出好消息。
4.打造一個健康的受孕狀態。身體的老化不是瞬間發生戲劇性改變,而是慢慢減弱。戒絕菸酒、適當運動、規律作息,攝取均衡營養,使妳的身體維持在較好的受孕狀態。
若妳有喝咖啡習慣,每天1∼2杯無妨。一項追蹤喝這個量的懷孕婦女所生的寶寶7年的研究顯示,媽媽懷孕喝咖啡對孩子日後發展沒有影響。
5.提前補充葉酸:這是許多女醫師的妊娠必遵法則。目的是預防胎兒神經系統缺陷。在準備懷孕前兩個月就可開始每天補充0.4毫克葉酸,多數綜合維他命就包含這劑量,也可以請醫師單開葉酸錠劑。深綠色蔬菜、豆類都含有葉酸,但要從日常飲食吃到夠量比較難。
6.愈能享受性****愈容易懷孕。加拿大蒙特婁猶太醫院與皇家醫院研究發現,女人做愛時的性反應品質與子宮頸黏液裡的精子數量大有關係。對****感到愉悅、能達到性****的女性,子宮內精子數目比較多。研究主持人波阿凡醫師認為,可能是性****時骨盆腔肌肉的振動能夠更有效吸引精子進入子宮;性愛動作持久可能也增加精子碰到卵子機會。
7.超過6個月沒消息就應去找醫生。徐振傑醫師表示,一般認為有不孕問題的標準是一年內完全沒有避孕,有正常性生活還沒有懷孕。但高齡產婦有生理壓力,如果超過6個月還沒消息,最好就去找醫師。
懷孕時
1.一人吃兩人補。足夠營養,繼續補充葉酸到懷孕第8週。
2.多休息。別把身體弄得太疲累以避免流產。若有****出血,馬上到醫院檢查安胎。
3.適量運動。散步是個好運動。台灣高鐵董事長殷琪在懷第一胎時每天爬20層樓梯,每隔一天晚上到國父紀念館健走或在家跟著錄影帶做孕婦體操,臨盆時只花了3個小時。有些運動像是騎馬、舉重、登山不適合孕婦,慢跑對乳房和背部產生大負擔,也不要做。
4.定期產檢。一般建議在28週前每4週檢查一次,29∼36週每兩週一次,等懷孕37週後每週檢查一次。第一次產檢除了問診、身體檢查、例行產檢、超音波掃描外,會抽血篩檢孕婦有沒有地中海貧血因子、德國麻疹抗體、愛滋病、梅毒等感染。
5.注意尿糖、尿蛋白、血壓值:避免發生妊娠糖尿病和妊娠毒血症,造成胎死腹中、早產、巨嬰、母親和新生兒的生命危險。
6.針對高齡產婦的檢查。
◆ 羊膜穿刺術:在妊娠16∼18週時,在超音波指引下,以長針穿刺孕婦腹部,經過子宮壁、羊膜腔抽取約20㏄羊水送檢。利用細胞和生化遺傳學技術讓羊膜細胞生長後,分析胎兒染色體數目和構造是否正常(唐氏症);有沒有開放性神經管缺損(無腦兒或脊柱裂);以及海洋性貧血等單基因疾病檢查,還可以得知胎兒性別。拿到檢查報告約在三、四週後。
雖然政府建議且補助滿34歲孕婦羊膜穿刺檢查費用,但因為羊膜穿刺術約有0.2∼2%的流產危險,有些孕婦會卻步。例如一位高齡不孕婦女,努力3年好不容易才懷孕,有少許流產危險的羊膜穿刺對她來說就是大冒險,「這是很個人的價值判斷,」張東曜醫師表示,這時可以提供其他篩檢方式,提供風險評估參考。
◆ 胎兒頸部透明帶檢查:或稱為高層次超音波檢查。目的是做唐氏症早期篩檢。在懷孕11∼14週時,利用超音波掃描胎兒頸部透明帶厚度,有沒有重大器官畸形等,如果算出來異常機率偏高,等15週時先抽血做唐氏症篩檢,再決定該不該做羊膜穿刺。目前台灣多所醫學中心都有提供這項檢查,約需自費兩千多元。
有的醫師會建議高齡產婦在懷孕中期和後期再各做一次高層次超音波,中期檢查胎兒有沒有畸形,後期則是看子宮頸厚度,預防早產。
7.該剖腹產嗎?研究顯示高齡產婦的剖腹產率比年輕產婦高出兩倍,「但沒有明顯的產科因素可以解釋這現象,可能和醫生處理高齡生產的態度和傳統對高齡容易難產的預言有關,」台中榮總婦產部主任何師竹為文分析。
而且根據全世界統計來看,不管是年輕或高齡產婦,剖腹產危險還是比自然生產高。剖腹產有恢復期較長、傷口感染、器官沾黏等併發症。加拿大的研究還發現,大多數剖腹產的母親,會因為麻醉和手術後疼痛,而錯過和新生寶寶親近的最初幾個小時。可見高齡產婦還是採取自然生產比較好。
•善用妳的優勢
最重要的是妳的想法,或許年紀較大才懷孕要承擔多一點風險,但也沒必要因噎廢食,怕得不敢生。
不要忘了妳還有年輕媽媽所欠缺的優勢:工作穩定,比較有經濟基礎,因此不會把孩子當職場生涯的絆腳石;歲月累積的智慧、耐心讓妳對懷孕有準備,也有信心做個成熟穩定母親。
加拿大多倫多大眾醫院所做的研究顯示,儘管年長母親生出異常孩子的危險性高,她們還是比年輕母親有比較多的幸福感,而且因為多半晚婚,有更多時間和機會增長她們的自尊、自信和獨立。
殷琪生大女兒時40歲「雖然痛得要死,卻經驗美妙,幾個小時後我就對護士說想再生第二個,朋友都說我長大了,她們變成我生命中很大一部份,」她說。
__________________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