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lite Member
您的住址: Coruscant
文章: 4,466
|
轉貼一份康健雜誌ㄉ文章供參考。
當醫生不斷苦口婆心地說,高齡產婦容易生下異常小孩、容易流產或卵子品質不好,但怎麼辦妳就是來不及了。這時候妳該如何善用各種檢查、打造健康受孕環境,為迎接新生命做準備?
康健雜誌59期 文/張曉卉
「我媽媽老是說:『趁年輕趕快生(小孩)。』我當成耳邊風,太多事比結婚生子重要了,」陶小姐說。
她從小成績優異,一路唸到美國南加大化學博士,做研究、發表論文,卡到滿意的大學教職,才在39歲結婚,並打算婚後兩個月懷孕,圓滿生命中做母親的角色。
儘管政府人口政策建議女性在22∼30歲最適合生兒育女,但愈來愈多女性和陶小姐一樣,搭上高齡產婦列車。
台灣這種產婦高齡化趨勢比起全球先進國家已不遑多讓。瑞典女性平均生育年齡是30.3歲,美國近15年來,30∼39歲才生第一胎的女性人數增加一倍多,超過40歲才生的也增加了50%。
根據內政部戶政司統計,2002年全台灣生母年齡平均已經拉抬到28.2歲,高齡孕婦(年齡等於或大於35歲)比例已近9%,台北市更高達15%。換句話說,去年出生的嬰兒,每10個就有一個的媽媽年齡超過35歲。
•頭殼壞去才早生?
對五、六年級女性來說,要學歷、要成就、要情感自主的特質,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強。
讀完大學要攻研究所;不唸碩士就希望儘快在職場拚出成績;愛情是一定要談的,但走入家庭,「頭殼壞去才會這麼做,」24歲的傳播研究所學生育琪認為,男友在當兵,兩人都還沒工作,就算已經有親密關係也不想婚姻,「太早、太早了啦!」更別提生小孩,她幾個意外懷孕的大學同學,都是以人工流產解決。
有時是遇不到對的那個人,於是眼睜睜看生育黃金年齡擦身過去。乖乖出席同事長輩安排的相親飯局;婚宴時依同學指點坐在未婚男士最多那一桌;奮力搶到新娘捧花;也當了所有死黨兒女的乾媽,就是不知道那個人在哪。
知名公眾人物的做法,某種程度上也助長了「懷孕永遠不會太遲」的觀念。比如殷琪、林青霞、張艾嘉等人,晚婚或未婚且在40多歲生子,讓女人覺得「生小孩」可以等,等到名片上有傲人頭銜、等到存款簿上有滿意數字、等到時機成熟再安排。
加上生殖醫學進步,不時出現病重或不孕女性仍能生出健康正常寶寶的新聞,強化了年近四十女性「醫生會有辦法」的信心。
美國哈佛大學經濟系出身的作家西薇雅.安.惠勒特(Sylvia Ann Hewlet)在其著作《創造生命》書中,調查了1168位事業有成的女性發現,這些處於「四十一枝花」女性有42%仍無子女,其中只有14%說是出於自願的,其餘86%怎麼了?「十個裡面有九個相信,即使過了40歲還是可藉由生殖醫學技術,達成想生再生的心願。」
「聰明能幹的女人總認為,任何事都能按照生涯規劃完成。就算別人說高齡容易不孕,她們還是相信自己能在50歲之前生出小孩,」陶小姐說出多數二、三十歲女人的想法。
•事實真是如此嗎?
陶小姐的規劃趕不上生理變化,婚後遲遲沒有好消息,一年後只好藉助人工生殖方式,做了兩次體外受精(IVF)才生下兒子安安。
•不能逆轉也必須面對
確實,加官晉爵、存錢理財可按部就班來,但生孩子這檔事,還是有環境、自然定律掌控且醫生不太能逆轉的部份。
高齡產婦要面對的生理弱勢有:
卵巢變老,卵子變差而較不易受孕
女人從出生時,卵巢就已存放了數十萬顆卵子,從青春期到50歲停經前,每月排出一顆、前後約排400顆成熟卵子。但是過了30歲,卵巢機能會漸漸走下坡,加上生活環境中輻射線、藥物、病毒等影響,容易造成排卵障礙,這可以從月經期間隔拉長、不規則、月經出血量變化看出跡象。
而女人要懷孕,一定要有排卵,排卵有障礙就不容易受孕,國泰醫院婦產科主任陳樹基提出數據,有正常性生活,30歲以前女性每個月自然受孕的成功機率約25%,30∼40歲約10%,年過40,要成功懷孕的機率低於一成。
另外,年齡增長生殖器官病變也比較多。譬如子宮肌瘤、子宮內膜異位、輸卵管沾黏阻塞等,會影響成功受孕機會。
卵子品質也會因年齡增長變差。和美酒相反,存放年份37年的卵子就是比25年的品質差一些,使得生下染色體異常小孩機率上升。「這和機器用久了,瑕疵品就比較多的道理類似,即使妳再怎麼保養,也不能叫卵巢停止生理退化,」台北長庚醫院產科主任徐振傑道出時間的無情。
流產機會比較高
孕婦年紀愈高流產率愈大。丹麥一項長達14年、統計分析120多萬次生產紀錄的研究顯示,20∼24歲孕婦自然流產的比例是8.9%,年過45歲孕婦的比例則高達74.7%。
懷孕期、生產併發症比較多
統計指出,高齡產婦懷孕期間併發糖尿病、妊娠引發性高血壓(又稱妊娠毒血症、子癇前症)的機率約為6%,比年輕產婦的1.3%高。發生早產、胎盤早期剝離現象也高一點。
生下染色體異常孩子機率比較高
最為人熟知的就是唐寶寶──第21對染色體異常的孩子。34歲前婦女約有千分之一的機率會生出唐氏症兒,但超過35歲的孕婦,機率上升至三百分之一,40歲之後更高達1%。
高齡生產不等於高危險
目前醫學還不能逆轉女性因歲月老去帶來生殖力減弱問題,所以婦產科醫生無不苦口婆心對女性同胞疾呼:「就算妳已經是高齡產婦,想生就要趕快生。」
但醫生有愈來愈多診斷檢查技術,能將高齡懷孕的風險降到最低,減輕高齡產婦焦慮和恐懼。
雖然某些妊娠風險會隨著年齡增加,高齡產婦如果能和醫生充分溝通,按時產前檢查,必要時接受更進一步的診斷檢查,或做遺傳諮詢,減低風險,用正面、積極的心態面對懷孕,平安順產的機會就很大,「高齡生產並不等於高危險妊娠,」馬偕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張東曜強調。
__________________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