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單個文章
bluesystem
Master Member
 

加入日期: Jan 2000
您的住址: 台灣桃園
文章: 1,717
引用:
Originally posted by z.Azure
有趣
事實上這種測試圖採 jpg 格式存檔本身就是一種錯誤
因為 encoder 會猜測並改變或刪除人眼敏感度小的顏色
雖然此圖看的出已用低壓縮比來降低失真
但是使用 gif 之類非失真壓縮格式存檔才是正確的做法
而在軟體加亮後發現有土黃色色塊
可能就是 jpg 的壓縮失真造成
-
事實上螢幕能分辨很暗的灰階也不見得有用
因為此時可能您的螢幕的對比可能不是很理想
而多數使用者可能為了獲得較高的對比而調整螢幕
此時即使螢幕能顯示暗部灰階
也被使用者的喜好犧牲了
-
另外我的螢幕可分辨到此圖下排左五(軟體調亮前)
算是不錯了
但有對比欠佳的情形
因此看 VCD 很慘
mpeg 的暗部壓縮失真看的一清二楚


這個....也不知道是因為JPG壓縮失真的關係還是原來作圖的時候就弄錯.
那張圖其實就是RGB值從(0,0,0)到(15,15,15)每次加RGB值都加1的圖片.
但是第二格弄下來用photoshop用吸管工具去吸來看,原來應該是
RGB(1,1,1)的值,但是實際的值是RGB(0,1,1),所以調亮之後會變成黃的.

其實好的螢幕本來就該重現真實的畫面,能分辨愈多的灰階,看得到愈多的
細節愈好.至於看VCD會看得到壓縮失真,那是VCD本身規格就差!要調也
應該是在播放軟體這邊調整,而不是整個螢幕都調亮來適應VCD......

其實把這張圖放大,也可以很容易看得出後面幾格啦......
__________________
祝~Po文破千篇......
舊 2003-12-11, 01:49 PM #130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bluesystem離線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