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單個文章
Sharivan
Major Member
 

加入日期: Mar 2003
您的住址: 阿爾發象限
文章: 168
二、故事的背景:《Matrix》前傳

「在很久很久以後,在一個機器的國度裡……」

一場慘烈的人機大戰後,機器最終佔領和統治了地球,把人類當做能源的提供來「種植」;與此同時,為了維繫人類的繁衍生息,確保能源產量的穩定,機器通過某種機器向人類提供精神生活的假像,這就是Matrix(矩陣)。拋開計算機原理不談,這裡面有兩層含義,一,Matrix是機器的機器,用於生產能源,一如人類生產糧食所使用的工具;第二,Matrix得以實現的原因是基於所謂的人類「意識論」(可參考網上各種關於帕拉圖哲學的解說)。

Matrix做為生產工具,唯一的衡量標淮是生產效率的提高。The Architect(設計師)設計的第一代Matrix是按人類理想設計的一個完美的世界,原以為人人會安居樂業,但卻不想由於人類的劣根性,導致人類(或稱「糧食」)大量壞死,於是,The Architect只好按照人類的實際情況設計了一個與現實(人類20世紀末)相符的世界。

即便如此,人類天性中獨立、自由的意識仍然不能泯滅。於是Matrix之父The Architect與Matrix之母Oracle(先知)合作,把一種「假想」的選擇權賦予人類,讓人類以為進出Matrix是自己「自由」選擇的結果,這就是Zion的由來。可Zion的五次重建與五次毀滅,證明了人類仍然被一種循環論所控制;此外,機器也找到一種通過與人類生生不息的抗爭意識做鬥爭的方法,不斷改良和升級他們的「糧食」生產工具。(這個過程,一如人類與土地鬥爭的歷史,直到生產工具的改進和剩餘產品的出現,人類才擺脫了土地的束縛,誕生了輝煌的文明;具有AI智能的機器也是通過不斷改良生產工具來追求自己的機器文明的——機器正重走著人類文明發展的必由之路。)

這,也算是人與機器之間一種和諧共存的良性互動關係,只是其原則由原來人類居統治地位的「人類中心論」變成了機器佔領地球後的「機器中心論」而己。在哲學意義上,這兩個命題是等值的,或者直截了當地說是同樣錯誤的——即然「人類中心論」導致人類盲目狂妄自大,漠視機器的存在,最終走向自我滅亡,那麼「機器中心論」也將同樣導致機器自身的毀滅。

導演沃卓斯基兄弟的想像力從這裡開始展開:機器國度內的統治莫非也和人類社會一樣,有國王Deus Ex Machina(機器大帝);有當權的統治者The Architect,其維護Matrix秩序的統治原則就是「機器中心論」;還有意識到「機器中心論」潛藏著巨大危機的改革派Oracle;以及在Matrix升級過程中被淘汰的、腐朽沒落的貴族階層Merovingian,他們為了自身的存在而頑固抵抗,是阻礙機器社會進步的反動力量。

三、故事的開端:《Matrix 1》

代表機器國度「潛在」的進步力量的,還有The One(救世主)。在這裡,我明確提出The One肯定是機器,其次,The One是升級程序,他是用來測度和監控人類反抗意識的,這個程序可賦予任何人,當他被喚醒,就標誌著人類對機器的抗爭已經達到了某種不能為繼的程度(在《Matrix 2》中表現為「這幾個月,我們從Matrix中解放的人比以前的總和還要多」),此時The One就要站出來,通過The keymaker(鑰匙人)回到源程序,完成Matrix系統的升級。

這種升級,即是工具的進步,同時也是機器對人類控制的加強,而在思想上,則是「機器中心論」的惡性膨漲。Oracle並非如一般人想像是站在人類這一邊(所謂的「人類解放者」),她是程序,必然要最大化地維護機器的利益,她不過是機器國度的第一批「覺醒者」,在看到了這種「機器中心論」的毀滅性危機後,她決心借Matrix即將第六次升級之機,在行動上,向The Architect的統治發起一場衝擊。這,不啻於一場暴風驟雨的社會革命。

如果電影《Matrix》講敘的是Matrix前五次往復升級的故事,將毫無意義。故事要從變化開始:面對The Architect的統治,Oracle的改革目標,是要把進出Matrix的選擇權由假變真,還給人類;而她行動上的第一步,就是爭取The One(在前五次升級中,The One無所謂立場,也沒有獨立意識,他的選擇權也是虛幻的,他只為升級Matrix、改良機器的生產工具而存在),從而讓The One在《Matrix 2》中回到源程序時,做出與前五任相反的抉擇;這當然也嚴重威脅到Matrix系統的生存。

Oracle要把革命意識「灌輸」給具有實踐能力的The One,她的辦法是「愛」。如果一定要追問為什麼,我只能說廣義的愛是社會進步的唯一原動力,也只有愛才能幫助The One同時感悟機器與人這兩個矛盾對立雙方的疾苦,從而深刻反省人機關係及其未來。

直到《Matrix 3》,我們才理解沃卓斯基兄弟對愛的理念:愛不過是一種關係而己,可以發生在任何有意志的事物之間,既有人與人之間的愛(象Morpheus和Niobe),也有機器之間的愛(象Rama和他的妻子),Oracle選擇了其中最危險的一種類型:機器與人的愛。她以先知的口吻,喚起Morpheus對The One的信仰與熱情(他倆在並肩戰鬥中結下了深厚的手足情誼),又引導Trinity愛上了植入The One程序的Neo。

無論《Matrix 1》是部怎樣的電影,如果你看懂了這是一個幾乎與經典言情片一樣偉大的愛情故事,就足夠了!影片從Trinity愛慕Neo開始,歷經了愛情磨難的全部痛苦:關心、思念、信任、奉獻、犧牲、生死與共……直到影片的最後時刻,Neo從一場蕩氣迴腸的絕殺中死而復生,與Trinity深情一吻,方明證了兩人之間的愛情。說《Matrix 1》簡單易懂,是因為影片要講敘的故事以及最後的****比較簡單:The One戀愛了!雖然埋著人機相愛的伏筆,但這有什麼關係呢,在導演眼中,所有的愛都是一樣的,所有愛的歷程都同樣艱辛。

愛情第一次改變了The One的屬性(在不具備愛之前,Neo不是Oracle心目中的The One,是故她當面否認),Neo站到Oracle這一邊,革命燃起了希望的火種。但,正因為我們看完了整個《Matrix》系列,所以我們知道Neo是機器,他存在的目的就是為了機器的升級,他將在愛和使命中掙扎,他最終選擇了犧牲。所以接下來,我們將滿懷痛苦地看著一場愛情悲劇無可避免地上演。

革命開始了!Oracle拋下了骰子,冒險一賭,以後發生的事,她再也無力控制,這就是革命的代價,不是成功就是毀滅,變革的道路充滿了重重困難和危機,而身居其中的任何人也不知道,這一切又將何去何從?
舊 2003-11-26, 10:30 AM #366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Sharivan離線中